鐵桿莊稼老米樹(第2/3 頁)
在書上常聽人說康乾盛世,來了才知道盛世人也吃不飽飯,旗人領陳米,她覺著多半是免費的東西皇帝就不樂意給太好的。
魏佳氏看她問了這麼多,只以為新媳婦嘴饞。這不奇怪,外頭許多人都想見識口糧,每年新發的老米拿出去還能賣不少錢呢。
杜太太愛這一口,也看得緊,要吃時只讓媳婦挖兩碗,家裡下人都近不得老米身。
魏佳氏人老實,然而老實人也不是死腦筋,她想吃都是趁給太太做飯時,團個鍋巴底解饞。
魏佳氏看看門外,很有嫂子風範地悄悄給楚韻遞了塊老米鍋巴。
一入口,楚韻就知道杜太太為什麼愛吃這東西了。老米洗完蒸過後會膨脹,半透明、粒粒分明跟珍珠米似的,嚐起來有些輕微的汽油味,口感很像小時候路邊上用大鐵桶爆出來的米花,只是比那個更有嚼勁,吃起來不像飯像零食。
要楚韻說,她還是更喜歡新米。
妯娌兩人一起偷了回嘴,立馬拉進了不少距離,飯菜熱好了,魏佳氏便帶著新媳婦去飯廳。
杜家不算大,攏共只兩進的宅子,前後都種了石頭葡萄柿子等果樹,一大家子人擠得滿滿當當。
楚韻從新房出來路過大房院子,一看裡頭只三間屋子還有這納悶兒,閔氏生了兩二一女,兩口子還有兩三個下人,這幾間屋子哪夠住人,三房都有五間房子。
她很快就發現,杜家只有三房例外,這一大家子住得都很侷促。
楚韻這回再問,魏佳氏便不說話了,只是低眉淺笑。她便知在杜家,屋子是一件妯娌間說不得的事。
飯廳裡杜老爺正拉著孫子孫女說話,看兩個媳婦進門,便覺著烏泱泱一群人悶得慌。杜家屋子淺,平日老兩口都不叫孝子賢孫上來伺候,今兒新媳婦進門,湊個團圓麼。
閔氏和魏佳氏是舊媳婦,便被擠到小桌跟孩子一起吃。
主桌上年紀比較大的女眷只有新娘子楚韻,再加上一個十二歲左右的小胖丫頭。
杜太太生了三兒三女,如今只剩十二歲的小姑子還待字閨中,楚韻猜出這是小姑子杜月。
旗人重姑奶奶,杜月嬌生慣養久了,生得富態,長得不似清秀的杜家人,老覺著窄袖旗裝自己穿著醜,家裡又不讓她穿漢女的衣裳,見小嫂子出來便一直看個不停。
楚韻不會梳旗頭,也沒有旗女的衣裙,脫了嫁衣後,便穿了楚老太太傳給她的大袖吉服,老太太的衣裳是好衣裳,只是年歲已久,穿起來不大鮮亮。
好在她學農是做慣了活的,縱在田裡受了些苦楚也不以為意,故此雖穿得一般,人也黑瘦,整個人卻格外有精神氣。
杜月眼睛都亮了,她喜歡大袖衣裳,能遮肉又飄逸!
她想同新嫂子搭話,便主動問道:“三哥呢?”
杜太太滿臉都是笑,道:“你哥剛做上筆帖式不久,內務府給他的婚價銀都比旁人多半貫,他一早起來給總管事道謝去了,等會兒你便能見著他。”
楚韻這時才對自己的丈夫有了社會地位上的認知。也難怪他的屋子比哥哥的都大。
滿人不像漢人那麼講究嫡庶和長幼尊卑,幾乎都是能者居之。
筆帖式是滿人裡的文化人,負責漢滿互譯之類的文職工作,因為有文化晉升也快,被稱為八旗晉升之路。
換句話說,杜容和高低也算得上青年才俊,甚至很可能,他在這個家裡的差事是幾兄弟中最好的。
八旗當年分房子,都是按著官位大小,五兩銀子一間房分給下頭,如今旗人越來越多,內城已經不怎麼分房了。
可杜老爺要是說杜家也按這個分房,杜容和的院子為什麼那麼大就不奇怪了。
以及為啥閔氏對魏佳氏那麼不客氣也有了理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