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草原新主(第2/3 頁)
,部屬歸黃太吉管。
甚至蒙古人被滿清的‘減丁’政策禍害兩百多年。明末的時候,蒙古人就一百多萬。到清末還是一百多萬。這麼慘的事,也沒見蒙古人叫嚷。
啥民族仇恨?沒有的事。非常和諧!
有強大的武力維持秩序,一夜間青城的局勢就穩定下來。和卓的目光轉向了東面,一個是錦州,一個是廣寧。再往東,就是努爾哈赤所在的瀋陽。
當日落時分,草原上烈風陣陣。盧象生和孫傳庭兩人站在城外的柵欄邊,久久無語。戰場上的屍首猶在,蒙古人的鬥志已然消失。他們哪裡還有當年橫掃歐亞的氣勢?就是鐵木真復生也沒辦法了。
“孫某白讀了二十幾年書,不是這趟隨軍出征,尚不知這天地間竟然如此廣闊。”孫傳庭頗為感嘆的說道,“我真想將家中父兄等人都拉來,一起看看這世界,方知我們平日所學實在淺薄。”
盧象生則更是苦笑著撓頭,“盧某平日自負的很,在家鄉時受人誇獎,自覺文武雙全,天下自然任我行走,就沒服過誰。今日戰場上走一遭,倒是落得個啼笑皆非,丟人的很。想起過往種種,實在汗顏。現在方知‘新軍’的諸多賢良都是大才,我實在不如。”
兩人面前點著牛糞篝火,一堆堆的蒙古人正擠在幾個攤子前跟漢人士兵做生意。白天他們還各自舉著刀槍相互廝殺,一轉眼的功夫竟然在討價還價。
冬天萬物枯萎,草原上牛羊掉膘,很容易被凍死餓死。牧民們拉來的牛羊都瘦的很,可他們也急切的想要換取必須的生活用品。漢人大軍不是商隊,沒多少貨物可以交易,不過他們只要後勤上勻一些出來,就能滿足蒙古人的需求了。
沒辦法,‘新軍’在這個時代是真的財大氣粗,應付一個連鹽巴就缺的市場,那真心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更別提和卓已經下令後方立刻調集物資,‘新軍’為了戰爭更是鉚足了保障前線。
和卓的三萬人馬帶了不少鹹鹽,用油紙包裹著,一包大概就是一公斤。一個蒙古牧民伸出指頭蘸了點鹹鹽朝嘴裡一塞,舔了舔後立馬就將自己的兩頭牛給拉過來。牛牽過來放下,他抱著那一包鹹鹽就走。
擺攤計程車兵連續哎哎了好幾聲,抱鹽的牧民反而走的更快。士兵不得不追了上去,將另一包鹹鹽也塞在他手裡,口裡還喊著:“我們有軍令,公平買賣,絕不坑人。”
牧民看著懷裡的兩包鹹鹽就愣在當場,口中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蒙語。他一會又回到攤子前送回一包鹹鹽,口中發出一個音‘茶’。擺攤計程車兵立馬就懂了,收回一包鹹鹽,將兩大塊茶磚遞了出去。那牧民頓時歡天喜地,連連給士兵行大禮,把他當部落頭領看待。
盧孫二人看到這一幕都是感嘆,孫傳庭就低聲笑道:“我們大帥別的本事看不出來,收買人心真是有一套。直接就給人好處,搞得敵人想恨他就恨不起來。明明被他暴打了一頓,還死了不少人,可回頭還得說他的好。”
“這實在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啊。”盧象生也是笑,“去年就是大豐收,老百姓家中都能屯些糧食。這軍中民工吃的都比官紳還好,我是沒見過誰家會給長工佃戶吃魚吃肉的,偏生這‘新軍’就能如此。”
孫傳庭又說:“過去總覺著北地的蠻族定然桀驁難馴,不用強力無法鎮服。現在看來要讓他們安穩也不難,和管理中原的百姓沒什麼兩樣。”
“也得是‘新軍’才能如此。換其他人,沒戲。”盧象生想起過去的大明,立馬就搖頭。
雖然夜色降臨,可這臨時的集市貨攤卻是買賣欣榮。漢軍的馬車被拉了過來,現場收購的大批牛羊馬匹就直接裝車,連夜向南運輸。只要在開春後多喂些草料,這些牲口就能快速長膘,屆時價值倍增。不管是自用還是轉賣,‘新軍’都能白賺一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