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第3/4 頁)
聞青輕乖乖喊:“師兄。”
江醒又喂她一口藥,聞青輕嚐到苦的,覺得這個人好沒有道理,頃刻間,江醒又喂她一顆蜜餞。
……嗚嗚好吧。
江醒喂她喝了一碗藥,又將她放平,接過一塊熱水浸溼的枕巾,包在她發燙的額頭上,一側郎中點頭,江醒才放下心來,抬頭往外看,已是三更夜半,泥土中時有蟲鳴。
江醒讓所有人都退下,自己坐在聞青輕床邊守到天明,見她睡得安靜,沒有再難受,才徹底鬆了口氣。待得第一縷陽光穿過窗子照進來,江醒理理衣裳起身出門,喊來夜裡侍奉的女使,讓她繼續守著聞青輕。
次日清晨,山間空氣清寒,朝霧瀰漫。
聞青輕睡醒時,身上的不適已經退去大半,對昨夜的印象也模模糊糊的,記不完全,只記得自己病了,夜裡郎中來過,太子殿下也來過。
玉綰上來,為她梳妝,聞青輕坐在鏡前,正在回想昨夜自己有沒有拋棄尊嚴蹭著太子殿下撒嬌,她在心中略想了想,記起自己拒絕了殿下喂藥,對自己感到滿意。
這時,宋書帶著一堆藥敲門進來。
聞青輕終於見到他,開口問:“宋書,你可曾聽說過許兼許神醫嗎。”
宋書一愣,把藥包放在案上,撿了個位子坐下,點點頭,說:“他這些年在民間很有名氣,我略有耳聞。”
聞青輕問他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說:“他這樣有名氣,想必很厲害了,從前有沒有請他來為
殿下診過病。”
“……”
宋書啞然片刻,看向她的目光有些尷尬,摸了摸鼻子,說:“請倒是請過。”
聞青輕心裡一緊,巴巴問:“他不來嗎。”
宋書點點頭,她猛然提起,倒喚醒了宋書的記憶。
這位許神醫本是白身,被明春堂堂主收為弟子後,便一直隨著他學醫,近五年名聲漸顯,陛下曾經下詔請他來宮中醫署任職。
這對於江湖遊醫而言,本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許兼卻拒絕了,世人都傳他出身貧微,宋書卻很難相信這個流言。
景成十八年,許兼得到詔令後,向京師寫了一封陳情書。
——兼本布衣,以岐黃藥道乞討於世間,向如草芥飄零,蒙鄉中故舊憐憫,累攢聲名,竟得陛下青眼垂憐,兼惶恐,不勝面南伏拜以謝天恩,然館中貧困積病者不勝列舉,實不堪棄之而去。
既聞陛下以仁德治世,上呈黃天之佑,下享黎民之福,福澤之深厚,則世間病害孰感侵擾,宮中醫署,多有才華橫溢、妙手回春者,兼安敢與之同列。
望陛下憐惜卑弱,保重聖躬。
草民叩首。
整篇陳情書洋洋灑灑兩千字,情真意切,文采斐然。
一言以蔽之——來不了。
某些方面上,陛下既是聖君,也是一位仁君,收到陳情書後,並未苛責什麼。
宋書聽說許兼有活死人肉白骨的名聲之後,也派人去請過,依舊請不來。
有一段時間,江醒身體特別不好,宋書甚至想過讓殿下親自去找許兼,他不出幷州,我們去幷州找他不就行了嗎?儲君的安危事關國體,他敢不治?
後來宋書知道,他真得敢,但江醒早年一向是能活最好,活不了死掉也沒有關係,當然不可能為了一個郎中親往幷州。許兼再出名,再有個性,跟他們也沒什麼關係了。
宋書也只好作罷。
宋書將這些一一跟聞青輕講明,最後補了一句,說:“他對黎民百姓,似乎比對士族貴人要寬容許多,他唯一一次離開幷州,是為了給流民治病。”
聞青輕記住宋書的話。
她一路回了聞府,行至自己小院時,看見長生在收拾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