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第1/3 頁)
,宣佈阿為&ldo;民主法治國家&rdo;
,實行三權分立和&ldo;政治多元化&rdo;
;國家經濟建立在所有制多樣化、所有經濟實體自由經營和國家調節作用的基礎上。
此後不久,即191年6月10~13日,阿勞動黨召開&ldo;十大&rdo;
,決定改組為社會黨,並宣佈,社會黨&ldo;放棄馬克思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16
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ldo;。
會後,它正式宣佈自己是&ldo;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理想的全民黨&rdo;。這樣,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最終退出了阿爾巴尼亞政治舞臺,阿爾巴尼亞現代史上經歷了整整40年的勞動黨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經過這一年多的鬥爭和動盪,尤其是191年,阿爾巴尼亞出現了工人不出工,農民不下地,職員不上班,學生不上學的狀態。國家生活處於癱瘓狀態。自191年起,阿爾巴尼亞居民口糧靠外國緊急救濟,冬天取暖靠砍伐路邊大樹。民主黨承認,&ldo;這個國家只差一步就要陷入災難之中&rdo;。
就在這樣的形勢下,阿爾巴尼亞於192年3月22日提前舉行了人民議會大選。結果,民主黨在議會140個席位中贏得92個,約佔647%。這樣,民主黨獲得大選勝利,從而b作為阿解放近48年來第一個非共產黨登上了執政黨的寶座。
民主黨之所以在大選中獲勝並上臺執政,除利用勞動黨的錯誤外,得到美、德、意等西方國家的物質和道義上的援助。
此後,它就亮出了&ldo;反共&rdo;旗幟,宣佈民主黨,&ldo;是阿爾巴尼亞最大的反共力量,同時是阿民主程序最大的領導力量&rdo;
1,而&ldo;美國是(阿)推翻共產主義的決定因素&rdo;
2。
1阿民主黨主席塞拉米在黨的&ldo;二大&rdo;
閉幕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193年12月8日,載阿《民主復興報》193年12月9日。
2阿總統貝裡沙對柯林頓就任美國總統的賀電。
193年1月20日,載阿《民主復興報》193年1月23日。
61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七章南斯拉夫全面危機的總爆發‐‐南共聯盟解體和南聯邦瓦解
第一節 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
80年代南斯拉夫長期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生產停滯和滑坡,使得原來與西方國家之間已經縮小的差距又日益擴大。
人民群眾對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深感不滿。南共聯盟作為唯一的執政黨長期未能扭轉局勢,黨的威信下降,黨員人數減少,青年人尤其是發達地區的青年人不願入黨。各地持不同政見者乘機大肆活動,紛紛成立組織,要求進行根本性的政治體制改革,實行政治多元化,確立多黨制,舉行自由競選,從刑法中去掉&ldo;敵對宣傳罪&rdo;。社會主義自治制度面臨生死考驗。
1988年末和1989年初,在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等發達地區,先後成立了各種政治組織和協會。它們有的宣佈參加南斯拉夫勞動人民社會主義聯盟(統一戰線組織)
,在其內部與共盟爭奪群眾;有的宣佈不參加社盟,不承認共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引導作用,公開與共盟唱對臺戲。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16
當時南黨政領導人曾公開反對實行多黨制。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主席舒瓦爾在1988年底說,&ldo;實行多黨制將導致更大的衝突&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