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一步也前進不了&rdo;。
&ldo;一大&rdo;
的決議認為,&ldo;蘇聯、布林什維克黨和史達林同志……
是我國的救星,因為,沒有蘇聯就不可能有自由獨立的阿爾巴尼亞,就不可能走向社會主義&ldo;。
1從此以後和整個40年代,阿爾巴尼亞對蘇共和史達林的吹捧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1載《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一大檔案集》,地拉那1940年版,第634頁。
2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三章波蘭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和波蘭統一工人黨的誕生
第一節 波蘭工人黨的建立和黨內關於人民民主與蘇聯模式的爭論
一、歷史概況波蘭位於歐洲大陸中部,是一個風景秀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波蘭擁有豐富的煤礦、硫磺礦、銅礦、鉛鋅礦和鹽礦,是歐洲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波蘭建國於10世紀中葉,是聯接東西歐的橋樑,在近代歷史上,介於德和俄國兩大強國之間,是歐洲列強必爭之地。
波蘭在夾縫中求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18世紀末(172年、1793年、1794年)
,沙皇俄國同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波蘭被滅亡。波蘭人民在異族的鐵蹄下,度過了123年漫長而黑暗的亡國生活。他們曾經不屈不撓、前僕後繼,為了祖國的獨立和自由,舉行了無數次可歌可泣的民族起義。波蘭優秀兒女的鮮血澆灌了獨立之樹。
1918年,波蘭復國。
波蘭是具有議會民主傳統的國家。
早在16世紀初,就形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
成了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國家的權力中心在議會。波蘭在文化上接近西歐,屬於拉丁文化圈,居民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
波蘭人民在長期的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中,形成了酷愛獨立、憎恨侵略的歷史傳統和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十分珍惜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並為此不惜作一切犧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