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在對外關係方面,他主張向英、美作出讓步,不加區別地對待蘇聯和美國、英國。五中全會認為,解放初期發生的有些問題,如&ldo;資產階級分子混入政權和陣線機構&rdo;
,不徹底的減租法令和土改法,都與馬利紹瓦有關。
當時,霍查則認為,國內外敵對勢力正在對阿爾巴尼亞加緊進行陰謀破壞活動,因此必須加強階級鬥爭,鞏固作為無產階級專政一種形式的人民民主國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在打擊敵人的同時,阿爾巴尼亞對政權機關和民主陣線普遍地進行了清洗,並於1946年進行了&ldo;淨化&rdo;
首都的工作,
4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勒令1940~1946年遷入的資本家和投機商人一律遷出地拉那。在經濟上普遍打擊本國資產階級的同時,對所有資產階級家庭逐個進行查抄;在農村打擊和孤立富農的過程中,不公開明確劃定誰是富農,而把&ldo;富農&rdo;當成農村幹部手中打人的&ldo;棍子&rdo;
,隨時可以按照某個幹部的需要給人扣上&ldo;富農&rdo;的帽子而推入劫難的深淵。在經濟領域,霍查認為,在解決了政權問題以後,革命的首要任務是要在所有經濟部門消滅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他還認為,解決所有制問題不能等待生產力的發展,相反,所有制問題的解決將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條件。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他主張&ldo;一切為了加強國營部門,與私人資本作無情的鬥爭&rdo;
,要&ldo;杜絕私人資本得以發展和加強的一切可能&rdo;。他還提出,&ldo;擴大和加強國營部門已經提上了日程,成了我們面臨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rdo;
1。在對外關係方面,霍查認為,同蘇聯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友好是阿爾巴尼亞對外政策的基礎,而美、英則執行著侵略政策,威脅著阿爾巴尼亞的獨立和主權。
兩種觀點衝突的結果,馬利紹瓦在五中全會上被譴責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
但是,霍查與馬利紹瓦之間的這場較量僅僅是當時另一場規模更大、影響更深的鬥爭的序幕。這另一場鬥爭就是194~1948年發生的霍查與科奇。佐治之間的鬥爭。
佐治當時是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書記,部長會
1霍查在黨的五中全會上作的報告,1946年2月21日。載《霍查文集》第3卷,第269~272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3
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在政府裡,他實際上是第二號人物。
這場鬥爭是在培拉特市舉行的黨的二中全會(1944年11月23日)上開始的。據阿爾巴尼亞後來的資料記載,在全會開幕以前,佐治、馬利紹瓦、納科。斯皮洛和潘迪。克里斯多等人進行了&ldo;幕後活動&rdo;。
這次全會原定的主要議題是對戰爭時期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進行分析和總結,制定全國解放後的黨的路線。但是,全會剛開始,佐治等人就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
他們認為,&ldo;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不是真正的共產黨&rdo;
,其&ldo;路線和領導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rdo;
,&ldo;黨所經歷的道路是由宗派主義到機會主義,由機會主義到宗派主義&rdo;的&ldo;充滿錯誤和反常現象的道路&rdo;
;戰爭期間,在黨內、在軍隊裡和人民中存在著&ldo;恐怖主義傾向&rdo;。他們認為,霍查是&ldo;一切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