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國師不修行精校版 > 卷末感言:這本書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卷末感言:這本書講的是個什麼故事(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星辰重啟賭仙洛十三綜武:融合不良帥,橫推武帝城綜武俠之萬界觀影統一考試長生鼎長生,苟在驛站,萬年後我無敵江湖九萬里【武之巔峰:李昂傳奇】孽世浮圖洪荒:我葫蘆藤,開局七葫蘆合一武凰傳天牢裡走出的長生獄主剛剛被貶,你告訴我這裡是遮天?我是慕容復的舅舅蓮花樓之歲歲年年不相負盾矛黑白重生武俠,曼陀山莊少主冥冥江湖怪俠我來也1四歲萌娃闖江湖

第一卷寫完了,身為創作者,需要總結下得與失,單章也是和讀者老爺們彙報的方式。

首先想說的,是【這本書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簡單來說,核心只有四個字:強者重生

不是一個強者的重生,是一群強者的重生,從這個角度,這本書其實寫的是一個“重逢”的故事。

一個輪迴轉世的主角,在漫長的時間線上走過千百春秋,驀然抬首,曾經的敵人和朋友歸來,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是我開書時候想寫的。

“群星歸位”四個字,既是指星辰的歸位,也是人的歸位,“群星”在這裡借了“人類群星閃耀之年”這句話裡的象徵意義。

當初主角雕刻了許多木雕,掛在桃樹上,也是個隱喻。

就連上章的章節名,也呼應了全書第一章的名字。

可以理解為我一個寫小白爽文的作者少許的文青病體現。

包括前面寫主角的一次次回憶,都是為了塑造配角,因為後面她們要出場。

從這個角度說,好像整本書從第二卷,才是真正的開始。

其實,設計大綱時,也想過要不要開頭時,就直接寫群星歸位,但總覺得很怪,既不仙俠也不玄幻,所以最終選擇了最傳統的路線。

也就是如今的版本。

我的想法很簡單:

學院流+比賽流……這個模式雖然老舊,但架構經典且穩固,起碼不會寫亂,恰好我上本仙俠就寫過比賽,有經驗,還可以藉此,將世界裡的各大勢力都牽引到一起,完成世界觀的大致描摹。

但實際寫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第一卷的劇情,的確沒有亂,非常穩固,但這個選擇卻帶來了一堆問題。

挑幾個主要的覆盤下:

1、新鮮感喪失。

首先是前期,因為走學院流路線,為了拉追讀,採用了一些很老套的寫法,比如主角被低估,證明自己這種,以及天才班歷練、甚至被小配角嘲笑……考試答題等。

本身就缺乏新鮮感,不過當時我判斷,這種問題不大,雖然老但有效,事實上也的確不算差,雖然我自己寫的時候沒激情,但資料好像還行。

其次,劇情模式的重複,導致新鮮感喪失。

這個,主要體現在三次演武,以及整個神都大賞期間,前面的幾段劇情也有類似問題。

詳細說,一個是配角低估主角,主角展現實力後,配角們的態度變化。

另一個,是敵方勢力到來,大家很擔憂,主角出手解決,配角們態度變化。

這個手法用的太頻繁了。

尤其越到後期,配角的數量增加,就會出現大篇幅描寫配角們反應的段落,顯得很水。

我當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積重難返,不寫或少些吧,擔心高潮效果減弱,多寫吧,別說讀者老爺們煩,我自己寫的都想吐。

其實手法本身沒錯,問題在於頻率太高。

我嘗試改變,但神都大賞的劇情框架早定死了,就需要透過一次次演武,把配角勢力拉入舞臺,需要透過一場場擂臺,展現每一個勢力傳承的特點和戰鬥方式。

而這一類劇情的寫法,想要好看,用這種手法可能就最適合。

由此可見,過早地鎖定劇情框架,會導致後續發現問題,也沒法改,只能硬著頭皮寫下去。

再者,是地圖和人物喪失新鮮感。

因為第一卷是圍繞“神都大賞”來寫,所以,絕大部分劇情,都在五大門派,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間打轉。

既單調,又不接地氣。

一開始沒問題,但越往後,我寫的越疲乏,甚至對一些固定的場景和人物,產生

目錄
一個傳說的誕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