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橫須賀快遞和關島快遞(第1/3 頁)
第1342章 橫須賀快遞和關島快遞
這句話,絕對是景志遠震撼之下的本能反應。
沒有半點知識,全憑一個直覺。
但必須承認,直覺很準確。
“您的判斷很對,以這個方案的最佳化區間而言,確實已經具備了改造成一架可重複利用飛行器的潛力……”
常浩南能夠看出,對方在來之前特地有所準備,只是不夠充分,所以才被自己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種情況下,難免感覺到有些尷尬。
因此先是不動聲色地幫著挽了波尊,然後才指著概念圖下面的幾條曲線,繼續介紹道:
“根據風洞測試結果,儘管特定設計點上的氣動效能略遜於各自的最最佳化設計,但綜合來看,當這一構型以010°正攻角做滑翔飛行時,在馬赫數45105的區間內升阻比都能維持在32以上,所以更能適應多工、大包線飛行的需求,在全飛行流程範圍內有著顯著優勢。”
“另外,出於通用性和生產效率的考慮,我們也保留了原有方案中可變整流罩的部分,也就是上表面設計固定不變,透過更換下表面,也就是壓縮面的設計來適應不同射程範圍的效能要求。”
說到這裡,他輕點滑鼠,把ppt翻到後面一頁。
上面畫著一個跟之前的方案類似,但總體看上去更加豐滿的設計圖:
“在更換壓縮面之後,可以把最佳化區間基本平移提升至馬赫數115175,對應射程在5000公里級別中遠端導彈的任務需求。”
“實際上,更高區間的最佳化也可以做,只不過現階段,洲際導彈即便使用普通錐形彈頭也能飛到20馬赫以上,已經基本無法攔截,考慮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限制,即便換用乘波體設計也很難進一步最佳化,只能改善彈道的靈活性,對於突防機率的提升不大,反而會由於不太規整的外形導致多彈頭運載能力下降,所以暫時沒有做出相關改進……”
“……”
景志遠也沒想到,自己只是隨口一猜,結果還真就給說中了。
雖然整個過程並不涉及任何跟“判斷”有關的部分,不過既然常浩南都把臺階給鋪好了,他也樂得順坡下驢:
“我就說嘛……這前後兩組垂直安定面,看著就跟一架小飛機似的。”
當然他也知道,不能在這些涉及到技術細節的地方繼續糾纏,否則早晚還得繼續露餡。
所以,一句簡短的過渡之後便話鋒一轉:
“不過常院士,這個設計……長度會不會有些過於誇張了?”
他伸出手到大螢幕上,比量了一下飛行器的尺寸:
“如果安裝到一枚彈道導彈前面,再加上整流罩,那整體比例可能會……”
景志遠一時間想不出一個詞來描述這種感覺,所以就卡在了這裡。
但常浩南肯定明白他的意思。
前世的東風26導彈在第一次露面時,發射筒那極其誇張的椎體尺寸就已經讓不少人為之側目了。
而眼前這個方案因為是乘波體東風26算是雙錐體,還額外串聯了一個低速乘波段和一個過渡段,所以甚至還要更長一些。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覺得怪才是正常的。
常浩南在大螢幕上切換出了早已準備好的飛行體內部結構剖面圖:
“這個方案本身就是作為運載體設計的,裡面還有一個單獨的空間容納模組化戰鬥部,不需要額外再增加一個整流罩,直接安裝在導彈最前面就可以……另外,因為滑翔距離足夠遠,所以對於導彈本身的需求也稍低一些,可以把動力部分適當縮短……”
因為還沒有選定具體的動力形式,所以ppt上並沒有全彈結構的模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