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5 頁)
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和相對偏一點的受眾群體。
前者,可以帶來銷量,後者,可以帶來口碑。
但僅僅如此,這張專輯就太亂了。
是不是頭重腳輕姑且不說,至少就一張專輯來說,會顯得風格相對紊亂,甚至有一種直接分成兩半的感覺,無從從整體風格上打造一張完美的專輯。
所以,還需要一首《送別》來壓住陣腳。
有了《送別》在,五行吾素就不再是一個只會唱快歌圈錢的單純的偶像團體,以《送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為代表的這後四首歌,就會給她們帶來相當好的專業口碑,到那個時候,才有可能真正迎來口碑和銷量的雙豐收!
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人們說話喜歡講逼格,說到底無非格調的意思。
而《送別》,就是拿出來刷逼格的。
只不過,凡事有正面必有反面。
《送別》這首歌很厲害、很牛逼,不誇張的說,在李謙經歷過的那個時空裡,它是足以和《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並列的超級作品,只不過後兩者的主題是民族存亡,這個主題很大,那兩首作品的水準也是極高,所以顯得地位高高在上,而《送別》則純粹就是個人情懷的抒發,所以好像是顯得分量輕了些。
但單就音樂水準來說。《送別》其實毫不遜色。
甚至於。說句不恭些的話。如果沒有國家機器的推廣,那兩首事關民族存亡的大作品,一旦進入和平年代,平常估計也就只有少數人會去聽、去推崇,而《送別》,卻是足以憑藉民間的自發口碑就能傳唱百年而不朽的。
但正是因為它這樣超高的地位、超高的作品質量,才使得只要這首歌一出現,就必然會極大的震動如今這個時空的國內歌壇。那麼。作為第一個唱出這首作品的五行吾素組合,就必將迎來更多、更嚴苛,甚至是吹毛求疵程度的審視、批評、乃至拷問。
也正因此,從錄音剛一開始,李謙就對五個女孩子要求得極其嚴苛,更是先集中地一口氣把快歌錄完,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放到最後,進一步為她們培養情緒、培養感覺。
可事實證明,還是很難。
而且這跟唱功、跟聲音,都沒有關係。純粹就是感情不到位!
在李謙看來,這首歌很難唱。但也很好唱。說它難唱,是因為它是一首慢歌,而且是一首相當講究的慢歌,對歌手的氣息、唱功,都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但說它好唱,卻是因為這首歌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唱功,也不是氣息。
而是感情。
正如對蘇軾詞作的那個著名的評價一樣,“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是青樓裡的那些歌姬水準不夠?唱功不行?顯然不是!要知道,在宋代那個時候,人家青樓裡的歌姬才是專業的!可蘇東坡的豪放詞,你讓幾個二八年華嬌嬌弱弱的女孩子手執紅牙拍板去唱,它就是怎麼聽都不對味!
要唱好《送別》,很簡單。
一個有一定演唱功底的人,年過四十,最好年過五十,經歷了一些事,沉澱了一些事,經歷過生離,也經歷過死別,你把這首歌給他,他哪怕是有些地方會氣息不穩,有些地方甚至會有點跑調,他甚至啞喉嚨破嗓子,但是那都完全沒關係,那種年齡感、那種歲月感一出來,《送別》這首歌,聽幾句就能給你聽得眼淚止不住!
但是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一歲的五行吾素……顯然沒有那種滄桑的歲月感!
於是,一天,兩天……到第三天,李謙乾脆把她們叫出錄音室,重新回到了排練室。
“我知道你們都還很年輕,我也知道你們的確是不太容易把握住這首歌的感情,所以,我對你們的要求並不高。你們都很年輕,但是我相信你們對於這首歌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