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貢士紛紛離開,柳文士躬身道:「陛下心中可有了人選?」
蕭聿點頭落筆,親點了狀元、榜眼、探花。
隔日,日暮十分,禮部侍郎召集貢士於太和殿外,丹陛大樂再奏《慶平之章》。
朗聲道:「延熙四年,二月十九,策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同賜進士出身,擇日入翰林院任編修。」
須臾過後,禮部侍郎又拿出三道聖旨,依次道:「狀元懷荊接旨。」
「榜眼何文以接旨。」
「探花楚江涯接旨。」
三人一同跪下接旨,道:「臣領旨,叩謝皇恩。」
……
這兩日的太和殿格外熱鬧,科舉傳臚之後,便是武舉傳臚,雖然武舉的規模遠不及科舉,日後的官途也不如科舉坦蕩,但首次授予官爵的品級,卻在科舉之上。
章公公將手中名冊都呈給楚太后。
「太后娘娘料的不錯,除了第一位狀元郎,今年的進士,有不少都是寒門學子。」章公公道:「不過這探花郎,陛下仍是給了楚家。」
楚太后早知蕭聿想給朝廷換血,冷哼一聲,道:「武舉那邊如何?哀家聽聞秦婕妤的兄長也在其列,封了個什麼官職?」
章公公躬身道:「錦衣衛千戶。」
「五品?陛下竟點了他為武狀元?」楚太后蹙眉道:「可哀家記得他會試為第三,並非會元,可是陛下有意提拔?」
章公公道:「有意提拔,倒算不上,我朝一向重文,武舉殿試又為筆試,娘娘也知道,參武舉的大多都是舉鐵行,舉筆不行,奴才聽聞,這位秦家公子的射騎步射雖不算太出彩,但他寫的策論,可是得了閣老好一番讚賞,陛下便破格點了他為武狀元。」
「閣老?」楚太后眯眼道:「秦婕妤的母家是商戶,商人走南闖北,會些拳腳功夫是常事,可策論……若是有得閣老誇讚的本事,怎麼不考科舉?」
章公公道:「這……奴才就不知道了。」
章公公又道:「奴才還有一事要稟告。」
「說。」
「是長寧長公主。」
楚太后道:「她又怎麼了?」
「聽聞長寧長公主近來在修葺別苑,今日有大量的夯土、運上了驪山。」
「又修葺別苑?」楚太后繞了繞手上的珠子,道:「她答應哀家,春時回宮,這怎麼又修葺上別苑了?她到底在驪山做甚?」
章公公道:「娘娘可是還疑心她與蘇淮安有來往?」
「三年了,蘇淮安就算曾留在過別苑,也早就不在了。」楚太后搖頭道:「去給長寧送封信,就說哀家頭疾犯了,常常夢見太妃,讓她早些回來。」
——
景仁宮。
竹心笑道:「恭喜主子,秦大公子入仕便是五品千戶,主子日後便有指望了。」
秦婈慚愧地笑了一下。
虧她入宮前還想著來日好好護著秦家,以報恩情,結果才幾個月的功夫,他竟已成了錦衣衛千戶。
雖說她早知以秦綏之之才,定不會被埋沒,但武狀元,卻是萬萬沒敢想的。
秦婈想起秦綏之站在貢院門前落寞的眼神,不由替他高興。
能以武舉入仕,他得多開心。
秦婈寫完手中的信,拿給竹心道:「去把信交給尚儀局的陳司籍,讓她幫我送回秦家,」
竹心拿過,道:「奴婢這就去。」
景仁宮有了喜事,各宮都派人來道賀,不管她們心裡是如何想的,但表面功夫大家都會做。
如薛妃、柳妃、這樣位份高出身高的,自然是不會親自來景仁宮道賀,禮到即可,但也不乏位份低的、失寵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