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漢匈戰爭中牧家的考量(第1/2 頁)
在殘酷的戰場上,若要成功存活下來,首要之點就是需具備一種不要命的精神,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在普遍運用冷兵器作戰的古代,這一真理體現得尤為顯著。
霍去病,無疑是“不要命”人物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振聾發聵、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曾經激起了無數代懷揣著英雄夢想的少年們滿腔的熱血。
霍去病與漢武帝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且微妙的緣分。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姨母衛子夫成為了漢武帝的皇后,更在於他誕生的那一年,恰巧也是漢武帝登基的那一年。
有一日,漢武帝問霍去病:“去病啊,朕欲教你孫、吳兵法,如何?”
霍去病回道:“陛下,行軍打仗,關鍵在於依據敵人的情況和形勢靈活應變,切不可拘泥於古代的兵書。”
漢武帝聽後,先是一愣,繼而大笑道:“好!好一個霍去病,有見解!”
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與他的外祖母一樣,在平陽公主的府邸中充當女奴。
而他的父親霍仲孺,則是平陽公主封邑內的一個小吏。霍仲孺與衛少兒情投意合,結為夫妻,並誕下了霍去病。
原本,霍去病應當會和其他奴僕的兒子一樣,終生為奴。
然而,因其姨母衛子夫深受漢武帝的寵愛,擁有奴僕血統的霍去病,自小卻過著貴公子般衣食無憂的生活。
毫不誇張地說,霍去病是在漢武帝的注視下逐漸成長起來的,亦是漢武帝親手培育的。
他與漢武帝之間的關係,親密程度堪比父子。
漢武帝很早就察覺到了霍去病的非凡軍事天賦,想要親自向他傳授孫、吳兵法。
但霍去病的反應大大超出了漢武帝的預料,他直言道:行軍打仗,關鍵在於依據敵人的情況和形勢靈活應變,切不可拘泥於古代的兵書。這番話語極具見識。
霍去病長到十八歲時,已然成為一個威武雄壯、體格健壯的少年。不管是騎馬狩獵,還是操刀弄槍,他皆是一學即會,且一會便精。
公元前 123 年,匈奴再度來犯邊境。出征前,衛青對霍去病說:“去病,戰場兇險,切不可冒進。”
霍去病堅定地回答:“舅舅,我定要奮勇殺敵,揚我大漢軍威!”
漢武帝也鼓勵道:“眾將士,此役務必凱旋!”
漢武帝於是派遣大將軍衛青率領李廣、蘇建等六位將軍從定襄出發,進擊匈奴。
在這一次戰役中,年紀輕輕的霍去病也隨軍出征。他被舅舅衛青帶在身邊,擔任票姚校尉一職,手下統領著經過精心挑選的八百名騎士,皆是勇武擅騎射的出眾人物。
衛青率領大軍先後兩次出擊,共計斬殺匈奴一萬九千餘人。
然而漢軍自身也有傷亡,蘇建所率領的部隊全軍覆沒,原本是匈奴小王的趙信更是選擇投降匈奴。
不過,霍去病卻在戰場上展現出了令人驚歎的表現。他率領手下的八百騎士,脫離大部隊,在黃沙漫天的大漠之中狂奔數百里,突襲匈奴,斬殺的敵人總計達兩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單于的祖父,還俘虜了單于的叔叔和國相。
雖說手下皆是精英中的精英,但畢竟只有區區八百人而已。
僅憑如此少的人數,就敢於深入大漠與未知的敵人拼死搏鬥,這不僅彰顯了霍去病的英勇無畏,也表明了他渴望立功的急切心情。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雖然蘇建的全軍覆沒和趙信的投降讓漢武帝頗為心痛,但霍去病的橫空出世卻讓漢武帝看到了漢軍下一代的希望與寄託。
漢武帝慷慨地冊封霍去病為“冠軍侯”,賜予食邑兩千五百戶。“冠軍”之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