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得意忘形(第1/2 頁)
主父偃,一個在漢武帝時期嶄露頭角的風雲人物,他憑藉著對局勢的敏銳洞察力和過人的智謀,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主父偃深知漢武帝心中所患,其一是北方虎視眈眈的匈奴,其二則是漢朝內部林立的諸侯國。
於是,他向漢武帝進獻良策,這便是那著名的“推恩令”。
主父偃面對漢武帝懇切地說道:“古時的諸侯易於掌控,只因他們的封地狹小,至多不過百里。
然而當下的情形卻截然不同,諸侯王往往掌控著數十座城池,廣袤的土地達上千裡。倘若天下太平,倒也相安無事,諸侯們至多在自己的封地內縱情享樂。
可一旦天下陷入混亂,這些諸侯王便會聯合起來,形成一股足以撼動朝綱的強大力量,甚至妄圖覬覦皇位。
然而,對待他們切不可操之過急。假如貿然頒佈律法強行削減其封地,他們定會即刻舉兵叛亂。
先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便是由於晁錯對付諸侯王的手段過於急切猛烈,最終事與願違。
可若對其坐視不管,任其勢力膨脹,對陛下您極為不利。我這裡有一計,可兩全其美——諸侯死後,依照舊制,爵位和封地通常只傳予長子。
但實際上,諸侯所育之子絕非僅有長子,不如頒佈‘推恩法令’,將諸侯的封地均分給他們所有的兒子。
如此一來,諸侯之子們必然皆會感恩戴德於陛下的浩蕩恩德,而諸侯的力量則在不知不覺中日益分散,往後便再難形成氣候。”漢武帝聽後,深以為然,欣然同意了這個策略。
實際上,主父偃的這個“推恩令”,不過是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主張的變相延續,並未有本質上的創新之處。
但不得不承認,這一策略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削弱了諸侯的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
除了在國家大政方針上為漢武帝出謀劃策,主父偃還將關注點延伸到了漢武帝的身後之事。
要知道,古代帝王自登基伊始,便著手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寢。漢武帝的陵墓茂陵便是其中的代表。
主父偃向漢武帝建議移民至茂陵。而所遷移之人,非富即貴,皆為豪強鉅富。
主父偃進言道:“將這些人遷至剛設縣的茂陵,一來能夠充實京城,促進經濟繁榮;二來可將這些人置於天子腳下,加以管束控制,實乃一石二鳥的絕佳之策。”漢武帝再次採納了他的提議。
想當初,主父偃四處奔波,卻無人願意理睬,唯有衛青賞識他,並向漢武帝舉薦。
主父偃也心懷感恩,當陳阿嬌被漢武帝廢黜後,主父偃極力支援衛子夫,上書懇請漢武帝立其為後。
而這正合漢武帝的心意,不久之後,衛子夫便成功登上後位。
漢武帝不禁感嘆:“主父偃這傢伙,猶如我肚子裡的蛔蟲,有時比我自己還要了解我的想法,更為難得的是,他總能想到令我如願以償的精妙辦法。”
隨著地位的不斷攀升,主父偃開始展開對昔日那些輕視、嘲諷甚至落井下石之人的報復。首先成為他目標的,便是劉定國。
劉定國此人,品行極為惡劣淫亂,先後與自己的後母、弟妹以及三個女兒有著違背倫理綱常的關係。
他的屬下郢人與其產生嫌隙,在得知劉定國欲將其殺害時,準備出逃並將劉定國的醜行公之於眾。
怎奈劉定國搶先一步,殺人滅口。
而這樁醜事不知如何傳入了主父偃的耳中,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劉定國,於是將其醜聞在長安城大肆宣揚,一時間滿城風雨,無人不知。
漢武帝無奈之下,只得召集廷臣商議,結果不言而喻,眾人一致認定劉定國罪當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