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定北軍凱旋之朝堂風雲(第2/3 頁)
只是用一個看似尊貴的虛名來敷衍塞責。這種失望不僅僅是對賞賜本身的不滿,更是對朝廷中這種勾心鬥角、不顧邊疆將士死活和國家長遠利益的政治生態感到心寒。
在決定拒絕進京授勳後,他的心態逐漸轉為無奈。他明白自己的這一決定可能會得罪丞相和攝政王等朝中勢力,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但他實在無法接受這種毫無誠意的封賞,也不屑於捲入那複雜而黑暗的朝堂紛爭。他無奈於自己雖在邊疆浴血奮戰,卻仍要面對朝廷內部的傾軋,同時也為自己和將士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擔心會遭到朝廷的刁難與報復。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以及經歷一系列事件後,他逐漸走向釋然。他深知自己無法改變朝廷的現狀,唯有堅守本心,將精力放在鞏固登州防務、訓練軍隊和保障百姓生活上。他不再糾結於朝廷是否能給予公正的封賞,而是把對自身價值的認定更多地建立在對邊疆地區的守護和百姓的認可上。他相信,只要自己堅守正道,無論朝廷如何變幻,都能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找到立足之地,盡到自己保家衛國的使命。眉頭緊皺,尖聲道:“定北侯,雜家只能如實向丞相和攝政王覆命了。”
何士來心中暗忖:這朝堂究竟誰主沉浮?竟張口閉口皆為丞相攝政王,真乃咄咄怪事!然他仍強抑不滿,客氣道:“有勞公公了。”
訊息傳回京都,朝堂之上再起波瀾。丞相李橓率先發難,出列奏道:“陛下,定北侯公然違抗聖意,拒絕進京授勳,此乃大不敬之罪,當嚴懲不貸!”
鎮北大元帥李天銘聞言,急忙出列反駁:“丞相此言差矣。定北侯於北疆征戰,歷經艱辛,如今登州初定,事務繁多,實難脫身。且其戰功卓著,忠心可鑑,偶有不便,亦當體諒。”
李天銘話音剛落,兵部侍郎王啟年亦站出來說道:“陛下,臣附議元帥之言。定北侯多年來戍守北疆,風餐露宿,為我大炎抵禦外敵,可謂勞苦功高。此次收復登州,更是解民倒懸。臣以為,當厚賞定北侯,如賜予良田美宅、金銀珠寶,以酬其功,方顯陛下聖恩浩蕩,亦能激勵將士奮勇殺敵。”
戶部尚書趙豐年也緊接著表態:“陛下,定北侯此次出征,耗費大量軍資,然其戰果斐然,為朝廷節省諸多後續剿匪之費用。臣以為,除了賞賜財物,可減免登州賦稅三年,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也彰顯朝廷對定北侯之功的認可與支援。”
這幾位大臣一發聲,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大臣,見此情形,也紛紛開始思考定北侯的功績是否真的值得豐厚封賞。
李橓見勢不妙,冷哼一聲:“諸位大人莫要被表象所迷惑。定北侯手握重兵,若再加以厚賞,其勢力豈不是愈發膨脹?屆時,恐危及朝廷。”
李天銘據理力爭:“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北疆雖暫得安寧,然局勢仍暗流湧動。定北侯於登州,猶如定海神針,若此時強令其進京,萬一北疆生變,何人可擔此重任?且我大炎以武立國,有功不賞,何以服眾?何以激勵後來者為朝廷效命?”
攝政王李天佑見二人爭執不下,嘴角噙著一抹冷笑,開口道:“二位卿家莫要激動。定北侯之事,確需從長計議。然其違抗旨意,亦不可輕縱。朕以為,可先派人前往登州,督促其儘快安排軍務,進京述職。”
女帝李芙蓉微微點頭:“攝政王所言,尚屬合理。便依此辦理。”
李天銘心中暗憂,他深知李橓與李天佑此舉意在刁難何士來,若不設法阻止,定北侯恐遭不測。於是,他暗中修書一封,遣親信快馬加鞭送往登州,告知何士來朝堂局勢,提醒其早做防備。
何士來接信後,深知自身處境愈發艱難。他一面加緊訓練定北軍,一面積極籌備物資,以防備朝廷可能的刁難。同時,他亦修書回覆李天銘,表達感激之情,並言明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