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4/5 頁)
蘇懷每寫一句,張敏就在旁邊高聲頌出: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鄭貴陽等人聽著,都是一愣,都不由在心裡暗讚一聲,好詩句!
可金八步卻是不服氣地嚷道:“這句子有意境,可這臺上哪裡有什麼香爐?”
眾人心裡也是這個疑惑,卻聽紀巧巧甜甜一聲嚷道:“你們抬頭看~”
眾人不約而同隨著紀巧巧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見瀑布最上端那座山峰,煙雲繚繞,再想起剛才那句子,頓時人們視線中的景象就陡然起了奇妙的變化。
這座雪瀑上的山峰,不就像是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嗎?
它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山峰渲染得更美,而且更是靈秀動人。
接著再向下看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那句“遙看瀑布掛前川”宛如心頭冒出,“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之妙,在於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完全表現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鬼斧神工。
哇……這是化字為形,如果沒有這詩句,他們根本就不會注意到這山峰之美壯。
正在心裡敬佩中,眾人視線由上之下,剛剛看到那波瀾壯闊的瀑布上,蘇懷的後兩句詩又從筆中寫出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抬頭望著瀑布的觀眾,都是不約而同的“哇”了一聲,因為同樣是瀑布,蘇懷的詩句卻是帶領他們領略到了這雪瀑,從未被美景。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然而,蘇懷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
這四句看似簡單,卻是動人心魄。
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
“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
真乃奇句,天賜而成啊!
韓元君臉色驟變,低聲道:“這七言詩最重要的第五字要響,我以為東山紀的《瀑布曲賦》,噴,疑,挽,舉四字,已經夠絕了,沒想到蘇懷還能更上一層樓……”
金八步也是神色黯然點頭道:
“是啊,他用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形象,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我真的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胡一南也是驚呼道:“比起來東山紀的《瀑布曲賦》‘一派長川噴壑壟,飛泉倒瀉疑銀漢,怒瀑橫垂宛白虹,舉目還舉飛雪灑。’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
與蘇懷的詩句對比只下,東山紀的這四句,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一直兜兜轉轉卻氣勢不小,卻靈動開闊不足。
比起蘇懷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
這鬥詩,是嚴格原詩的規則與句式來的,蘇懷能寫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