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變化的東西,不變的東西 上(第2/4 頁)
現在的莫心怡同學臉上露出的表情和以往沒什麼不同,但那就是她特有的交流方式,能看得出她比想象中更懂得察言觀色,會斟酌用詞。
為了不讓現場的氛圍變得尷尬,不讓關係搞僵——即便在我面前她都會這樣去做,可即便如此,面對陸呈遠同學的時候她卻沒有退縮。
“……被陸呈遠同學說了呀。”
“嗯?”
“就是剛才說的那件事的後續呀。‘不要因為自己不行,就把這事兒怪到我頭上’……你看,我在大概去年之前,在男女關係方面經歷了挺多事兒的吧?陸呈遠同學也知道我進展得不太順利,所以呢,當時他馬上就特別誠懇地跟我道歉說‘我說得太過分了’。”
“……這樣啊。”
“嗯。嘛,從道理上來說確實是那樣,不過我個人心裡還是挺受觸動的……我本來也不是那個意思說那些話的……哈哈,哎呀,我這是在幹嘛呀。”
大概是想起了當時的事兒吧,雖然臉上帶著笑容,但坐在那裡的莫心怡同學神情卻有些落寞。
在停車場的柏油路面上,莫心怡同學那乾澀的笑聲灑落,然後漸漸消失。
“喂,委員長。”
“怎麼了?”
“挺難的呀,向別人傳達自己的心意這件事。”
“……嗯,是啊。可比考試之類的難多了。”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沒有標準答案。開朗的人、文靜的人、認真的人、容易生氣的人等等——雖說一般來講存在一些被普遍認為更好的做法,但對於每個人來說,最合適的方式也是因人而異的。
而且,清楚自己最佳交流方式的人,恐怕也並沒有那麼多吧。
“我覺得,莫心怡同學並沒有錯哦。”
“!委員長……”
“我不清楚你們吵架詳細的內容,而且只聽莫心怡同學一方的說法就去做判斷也不公平,所以我沒打算斷言什麼。但是,莫心怡同學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考慮了陸呈遠同學的情況才那樣說的……所以,我覺得你不應該被指責為不該多嘴。”
要說這樣對不對,確實挺讓人糾結的,但即便如此,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想為莫心怡同學辯護一下。
她是出於為“重要的朋友”陸呈遠同學著想,才想要以更好的方式讓陸呈遠同學能夠正視自己當下的心情,去進行勸說的。
不是追求更好,而是追求最佳。
結果卻因此吵了架,兩個人單獨相處的時候氣氛也變得很彆扭,甚至還對周圍的朋友們產生了些許影響——即便如此,我也不打算指責莫心怡同學是“做錯了”或者“失敗了”。
哪怕這會導致現在相處融洽的五個人沒辦法再像原來那樣維持下去了。
“莫心怡同學,我有一個請求。”
“委員長對我的請求?……是什麼呀?”
“可能我沒必要再重新說一遍了……”
在現在這種狀況下,我能想到的能完全站在陸呈遠同學那邊去幫他的人,大概也就只有莫心怡同學了。
“我希望莫心怡同學能像往常一樣和陸呈遠同學相處下去。現在這種情況,陸呈遠同學可能會躲著你,但即便如此,如果能努力一點點去拉近和她的距離就好了。”
“……這樣做,行嗎?陸呈遠同學這次在這件事上挺固執的,搞不好一不小心就會鬧到沒法修復關係的程度呢。”
“那,果然還是放棄,維持現狀比較好?……不過我倒是覺得怎樣都行啦。”
“……哦。”
雖然我不自覺地用了有點煽動的說法,但這似乎足以讓莫心怡同學抬起頭來了。
陸呈遠同學是這樣,莫心怡同學也是,果然他們臉上露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