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收拾行裝(第2/2 頁)
割破後確實會潰爛,那不是受到了戰爭的詛咒嗎?”
易小龍只得無奈的搖了搖頭,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普及醫學知識,再加上沒有發明青黴素等抗生素,被刀劍劃傷即使得到救治也會因為感染而死,因此他們把感染當成戰爭的詛咒也不足為奇了。
傷口感染髮炎的概念是1590年西方發現微生物之後才有的。古代中國描述傷口出現紅腫發炎等症狀都叫“瘍”,指的便是傷口感染。
另外在清代李斗的《揚州畫舫錄·橋東錄》中有記載:“或因天行感染,則其病與瘟疫相表裡,則正宗攻下之法為宜。”
而在《醫宗金鑑·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中指出:“必因種後適逢天行時氣,小兒感染而成。”
總之醫學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許許多多代的人去研究和發現,即使易小龍提出了這些方法,但他們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扎昆珠也不想說這麼多,嘟囔著要休息了便找了個角落躺下,再鑽進厚厚的獸皮裡睡覺,這是扎昆珠野外露營的方法。
而其他將士們就沒有這麼好了,因為房子都被大火焚燬了,而後勤部又沒帶這麼多的帳篷,因此只得擠在最後幾間倖免於難的房子裡。
實在擠不下計程車兵則合夥用木頭簡單搭建了一個框架,再用厚厚的布匹裹在上面,這樣這個簡簡單單的帳篷便做好了。
事實上帳篷也不是什麼現代產物,在很遙遠的古代就已經有很成熟的帳篷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的典故。
比如“幕府”一詞,幕府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因為使用的是帳幕,故稱幕府將軍。
帳篷在漢代時被稱為‘幄帳’,劉邦所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中的“帷幄”其實就是幄帳,是漢代貴族居家旅遊、打仗必備之物。
據《史記》記載,漢代的貴族公子常‘飾冠劍,連車騎,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坑谷,不避猛獸之害。’這些貴公子們所居住的就是幄帳,還有多種款式可選。
在劉皇叔的祖先——中山靖王劉勝墓裡,就出土過兩種幄帳。一種是四阿式頂長方形幄帳,一種是四角攢尖式幄帳,雖然木製帳架和纖維帳幕已朽毀,但還剩下連線帳架的銅製帳構,都製作的十分精巧。
幄帳並不只是漢代有,在後來的朝代裡也有其發展,而此時提到的帳篷正是行軍專用的,身為吳周老兵的義軍將士們自然是會搭建。
還有就是除了晚上巡邏計程車兵外,睡覺計程車兵並不是毫無防備,有經驗計程車兵會用耳朵緊緊靠在土地上,一旦有騎兵襲來或者有大股隊伍移動他們便馬上能聽到動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