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搭臺唱戲(第1/2 頁)
想到將士們連日的作戰,易小龍擔心軍心會有些不穩,但一直髮表演講也不是個辦法,畢竟他又不是後世德國某特勒,光靠嘴皮子是不能打動士兵們的。
看來義軍是時候設立一個宣傳部了,他把目光投向了對街的戲院,那是寧古塔唯一的戲班子所開的戲院。
易小龍走進戲院,張口就是:“班主在嗎,我要你們給我唱一齣戲。”
班主見有生意,循聲趕來道:“俺叫裴玉英,俺就是班主,咱們昆戈和河北梆子都會唱,客官有什麼吩咐?”
易小龍笑道:“那京劇呢?”
裴玉英卻是疑惑地問道:“俺幹這行已經十多年了,還從沒有聽說過什麼京劇,客官您莫不是搞錯了?”
易小龍心想京劇這時候難道還沒有出現?可明明自己記得清朝就已經出現了京劇的啊。
易小龍確實是鬧了個笑話,康熙年間國粹京劇尚還未成型,這還要等到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才開創了京劇這一劇種。
他只好轉移話題道:“我要你給義軍將士們唱一齣戲,講的是韃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然後義軍消滅了他們的故事。”
裴玉英為難道:“可是沒這種戲啊?”
“害,你就即興發揮嘛,目前義軍急需振奮軍心,若是辦的好,以後你們就專門給義軍唱戲了。”易小龍說道。
裴玉英想著與其帶著戲班四處唱戲,倒不如捧上義軍這個鐵飯,“那行吧,我去和他們商量商量,要是行的話下午就直接開唱。”
事實上戲班除了在固定的戲院內演出外,還會到城外十八座廟宇裡唱給百姓聽,每年祭祀時節也會開廟會唱戲。
就連一年一度的寧古塔披甲人弓箭比武,也得請戲班來唱戲,大戶人家喪葬嫁娶也會按照習俗請他們唱上三天。
雖然聽的人多,可最後能給的起錢人也寥寥無幾,披甲人更是摳搜,隨便丟給他們丟倆個銅板。就算是大戶人家,也給價極低,他們也就勉強夠餬口的。
戲班眾人商議半天,還是決定給義軍唱戲,商量到時候怎麼能振奮士氣就怎麼來,大家即興發揮。
畢竟他們都是從業十幾年的老戲骨,臨場發揮倒也是不難,於是裴玉英推門走出去,朝著易小龍說道:“我們同意唱戲了。”
易小龍笑道:“那便好。”
於是戲班眾人在城外搭起了座簡易的戲臺,易小龍也招呼老義軍和新加入奴隸軍,共六萬多人來看戲。
六萬人將戲臺圍得水洩不通,好似有一番雄兵臨城的沙場氣息。
得虧戲班眾人闖蕩江湖多年,已經練就了過人的膽氣,不然見到這麼多士兵,怕不是得直接嚇尿。
易小龍先是示意義軍士兵們安靜,然後告訴戲班眾人可以開始了。
寧古塔戲班共有68人,他們相互看了一眼,負責敲底鼓的戲子立馬會意,將鼓有節奏地敲動了起來。
隨著鑼聲越來越急促,第一個人上場了。
只見那戲子穿著一身八旗軍服,拿著一根馬鞭,圍著戲臺轉了一圈,好似在尋找目標。
這時二胡手開始行動了起來,氣氛瞬間變得緊張了起來。
第二個人上場了,她扮演的是一名少女,那八旗兵一見這少女便眼冒金光,急忙往上湊。
嘴裡還喊著:“賀賀!”這賀賀是一句滿語,指的是貌美的年輕女子。
接著一名老農上場,他抱住八旗兵的腿,求情道:“俺就這麼一個女兒,你就放過她吧!老奴我給您做牛做馬!”
八旗兵卻毫不理會,一腳踢開那礙事的老農,然後拖著那名貌美少女便下了臺。
就在這時大量的八旗兵出現,而在他們面前跪著的是一群漢人打扮的老老少少,他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