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治病救人(第1/2 頁)
易小龍訂購完了棉衣,又馬不停蹄地朝布匹店走去,跟布店老闆討價還價了半天,最後花五百銀子買了一萬匹粗布。
這些粗布雖然粗糙,但是實用性確實很高,一方面可以當做繃帶為傷兵包紮;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綁腿綁在腳上。
參考後世的那支紅色的隊伍,他們有著日行一百公里的速度,稱之為強行軍,就算是瘦弱的奴隸兵戰士也能日行五十公里。
事實上綁腿一種重要的護具,主要作用是保護腿部,長距離行軍和爬山時,綁腿可以對下肢肌肉血管增加壓力,減少靜脈曲張機率,還可以緩解肌肉痠痛。
綁腿也可以有效的減少在山地、叢林活動過程中蚊蟲鑽入褲腿導致面板損傷等,甚至可以臨時作為繩索或者上肢外傷時做懸吊固定使用。
長時間行軍時,血液會集中在下肢,導致腿部腫脹難以繼續行走。而打綁腿後,軍人們越走越輕鬆、越走越有勁,因此日行一百公里也說得通了。
易小龍想要逼迫朝鮮方面賣給義軍大量槍炮和物資,就得短時間內進到朝鮮境內,並且攻下一座規模不小的城池,因此強行軍便是唯一選擇。
以朝鮮的動員能力,絕對不可能短時間集結起很多軍隊反抗,到時便可順理成章地跟朝鮮談條件,朝鮮方面大機率會同意要求。
況且他們也不是單純地要,而是花真金白銀去買,有錢誰不想賺錢呢?更何況是有人將刀架在你脖子上要你賣,就更沒有拒絕的道理了。
想到這裡,易小龍更加有了信心,正想著有了這些槍炮該怎麼打韃子呢,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一家店鋪內。
易小龍只覺一股中藥的味道撲鼻而來。
見裡屋有一中年人正在火爐上熬煮著什麼,再見滿屋的貨櫃,這應該是家藥鋪、醫館之類的,那中年人便是寧古塔有名的神醫——周長卿。
過去,寧古塔百姓得了病之後“多信巫不信醫,俗名曰跳大神”,清·楊賓在《柳邊紀略》中這樣寫道:“滿人病輕服藥,而重跳神……富貴家或月一跳,或季一跳,至歲終則無有不跳者也。疾病無醫藥尚巫覡,蓋由來久矣。
靠跳跳大神,就能治好疾病,這誰能相信?可當地的百姓還真就信這個,寧古塔人民深受其毒害。
那些巫人因此掙得盆滿缽滿,他們哪會真的管病人的死活,也就是仗著百姓的迷信心理,出來坑蒙拐騙。
隨便跳兩下便能賺錢,更多的人成為巫醫,招搖撞騙者不計其數,不知多少人便是相信了他們,最後因為病情拖延而離開了人世。
好在薩布素後來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邀請了京城不少大夫的來寧古塔,但是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拒絕了,原因是他們認為寧古塔苦寒,不願來受苦。
這也好理解,寧古塔苦寒忍一忍也就罷,但是這裡本就人煙稀少,生意自然沒有京城好。
況且當地都是些窮鬼,哪能和遍地貴人的京城比,誰會放著京城的好日子不過,來這寧古塔救這些泥腿子?
就在此時,周長卿挺身而出,在寧古塔內開設醫館,每每有病人被周長卿診治,不出半月便都能病癒。
見療效甚好,越來越多的人棄巫信醫,紛紛將病人投送周長卿醫館救治,他的名勝便這樣傳開了。
每當寧古塔的百姓家中有人染疾,鄰里便會高喊道:“快送神醫周大夫醫館,還有的救!”
於是當地百姓多傳頌周長卿為神醫周大夫。
周長卿看見有客人來了,便放下手中的活,坐在了診臺裡面,“還愣著幹什麼,把手伸過來啊。”
易小龍卻笑道:“周大夫誤會了,我不是來問診的。”
周長卿連忙問道:“我看你一個人來,還以為你是來找我診病的,既然你不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