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蹊蹺之事(第2/2 頁)
的人,最原始出處是《清稗類鈔》。
《清稗類鈔》記載:“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賜自盡,籍沒家產,至八兆有奇。時人為之語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可是《清稗類鈔》是民國時期徐珂創作的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說白了,就是清朝八卦合集。可信度是很低的。
尤其是“八兆有奇”這句,簡直開玩笑,當時清朝全加起來也沒有8萬億兩白銀,和珅又怎麼可能有呢?
事實上關於和珅家產的問題,《清仁宗》實錄裡記載很清楚。
嘉慶四年正月十五公佈和珅的罪狀時,第13到19條公佈了抄沒和珅家的家產:(和珅)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藏銀兩百餘萬…附近通州、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査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
當然和珅還有大量的店鋪和田宅,但是現金也就200餘萬兩。
和珅有這麼多家產,他肯定是一個大貪官沒跑,但是要說他是清朝最有錢的人就開玩笑了。清朝歷史上最有錢的人根本輪不到和珅。
清朝有這麼一個家族,雍正帝僅僅從這個家族長子的住處就抄出了200萬兩白銀,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家依然出資修完了天津城。
是的,清代天津城城牆是他家出錢修的。
沈萬三修南京城是野史,但是他家出錢修天津城可是正史所載,而且這還是在雍正帝已經抄了他家200多萬兩白銀的情況下。
這就是清朝最有錢最顯赫的安尚仁家族。
說起這個安尚仁,也非常傳奇,因為他不是滿人,也不是漢人,他是地地道道的朝鮮人。
根據清朝史料記載,安尚仁的父親是在1636年“丙子之役”中被清軍從朝鮮擄掠到瀋陽為奴的,隸屬於滿洲正黃旗,成了“旗下人”,也就是奴僕。
很多文章稱安尚仁為包衣,這是大錯特錯的。
在清朝,包衣和“旗下人”是兩個階級,包衣指的是八旗軍事制度下不能當兵打仗,只能從事端茶倒水、鋪床疊被、炒菜做飯這些服務性工作的旗人,他們雖然從事在當時被社會看不起的服務業,但是人家在法律意義上是良民。
要知道,清朝閒散宗室在雍正之前,成年後沒有工作都會一律被編為本旗包衣的;就連八阿哥胤禩因為觸怒了康熙,在一段時間被貶為閒散宗室,還被編入了包衣。
難道胤禩當了包衣就成了奴僕?真正的奴僕指的是“旗下人”,所謂的“旗下人”就是有明確人身依附關係的奴僕,而且是世世代代為奴的。
安尚仁的長子安圖被處死最主要的罪名就是“以奴娶主”,作為“旗下人”居然娶了覺羅女性為妾。
安尚仁的父親被清軍擄掠到了遼東後,就分給了康熙朝權傾朝野的“權相”納蘭明珠家為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