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治理當地(第2/2 頁)
孫聲元趕忙解釋,“非是我等貪汙了府庫銀兩,大王卻是有所不知吶,這汪清縣本就人口少,再加上上頭規定縣衙只准留用少量銀兩,因此才只有這麼多。”
原來從明代起,全國的賦稅便要以戶部黃冊為準,各州縣的賦稅都有定額,每年春秋二季按照定額上繳戶部銀庫。所謂的起運就是各州縣交到戶部的這一部分。
然而明代的賦稅一部分為錢,一部分為糧食,但清代則是統一交銀,所以數字存在較大差異也能夠理解。
但是自順治末年開始,直到康熙初年,朝廷不斷減少地方存留,從最初的一半左右減少到不及八分之一。
以順治初年直隸平山縣為例,當時的該縣的存留尚有6796兩,而此後數年不斷減少,到了康熙二十年的時候僅為1000多兩。
再以江西南昌縣為例,順治初年存留銀為12273兩,至康熙中期,減為4738兩。
南昌縣是江西南昌府的首縣,屬於最要缺,這麼一個人口多達十餘萬人的縣城,每年的財政經費僅有4738兩,不及一個大地主的年收入。可想而知,縣政府的財政壓力有多大。
順治初年,定知縣年俸為63.49兩,縣丞為48.202兩。
與此對應的是知縣的俸祿降為45兩,縣丞為40兩。同樣,知縣衙門中的其他辦事人員,其工資待遇也在不斷減少,因此並不是縣衙人員貪墨了這筆銀子。
易小龍恍然大悟道:“倒是我誤會了,不過這點銀子確實太少,敢問這汪清縣有何產業?”
孫聲元答道:“城外二十里地有座鐵礦,之前倒是有人開採,不過後來因為那邊經常受到土匪的襲擾,便荒廢了下來。”
他頓了頓又說道:“而且這汪清縣是黑龍江最大的產糧縣,這裡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耕種,百姓都靠這賴以生存。”
易小龍問道:“那你知道是哪夥土匪幹的嗎?”
孫聲元嘆了一口氣,“之前鐵礦能夠開採時給縣裡帶來了不少稅收,但之後黃家土匪天天來襲擾,威脅收取各種費工,最後搞得礦主沒辦法便撤走了,礦場也因此荒廢了起來。”
易小龍卻笑道:“哈哈哈,黃家土匪已經被我們給剿滅了。”
李拾壹這時出聲提醒道:“小龍哥你忘了,我們只是殺死了黃金忠,但他的部下仍舊留守在黃家寨。”
“噢,確實如此,等會你便帶人將那殘餘的黃家鬍匪給剿滅了,我要去那礦場看看,如果還能用的話則將能給義軍帶來源源不斷的鐵。”易小龍說道。
李拾壹拱手道:“好嘞,給我一千精兵便能徹底滅了那夥土匪,但是千萬別給我投降的匪兵,我怕他們到時候反水。”
易小龍點點頭,“還是你想的周到,那就撥給你一千三藩老兵,你替我將黃家鬍匪消滅乾淨,以後黑龍江境內便再也不會有土匪襲擊百姓的事情發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