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解救少女(第2/2 頁)
楚克說道。
原來滿洲八旗包括索倫族的上流階層都說的是漢語,包括康熙帝說的也是漢語,北京來的聖旨寫的也都是漢字。
滿族八旗之間也是使用的漢語交流,只有跟東北的索倫人用滿語說話,而寧楚克的父親很是時髦,學著南邊的滿人也講起了漢語。
他還要求部落裡的大大小小的將領,都要說漢語、識漢字,連帶著唯一的女兒也不放過。
易小龍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於是便道:“我們本是寧古塔來的漢人,獵完鹿後聽到有熊的痕跡,正要回去時就聽到了你的呼救,這才出手相助。”
李拾壹也笑道:“哈哈,舉手之勞而已。”
李雄偉這時說道:“天色已晚,眼看著是回不去了,只能在此安營紮寨。”
三人立馬收拾東西準備紮寨。
寧楚克想要幫忙,但嬌生慣養的她哪裡會幹活,這邊看看、那邊瞅瞅,反而幫了不少倒忙。
李雄偉撿了一些乾柴和乾草,拿出隨身攜帶的燧石一下下地敲擊。不愧是經驗豐富的獵人,只是幾分鐘的時間,便順利地敲出了火星。
乾草被引燃,連帶著乾柴也迅速燃起,於是便在這茫茫草原裡,生起了一堆不大也不小的篝火。
反正今天也回不去了,易小龍便將那頭熊拉過來烤了,熊掌正好有有四個,一人一個不多也不少。
易小龍便去撿了許多小樹枝,又將熊肉割下,穿在小樹枝上,放在篝火中烤制。
四人各拿了一根肉串,放在火上不斷地翻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肉受熱均勻,以避免烤焦。
李雄偉陸陸續續地往篝火里加乾柴,因此火勢不但沒有絲毫減弱,反而越燃越旺,熊肉在這大火中很快就烤好了。
顯然寧楚克已經吃慣了這種食物,拿起熊肉便往嘴裡送,就像他們平常吃飯喝水一樣。
而易小龍嚐到的滋味卻大有不同,這可是原汁原味的野味,其美味程度絲毫不亞於滿漢全席,這要放在在後世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清朝時期,生態環境良好,當時人們的觀念中也沒有與動物和平相處的概念,自然而然的,野外動植物也不會被列入保護動物名單,相反,不僅民間獵戶會獵殺動物,
吉林圍場每年都會照例舉行圍獵活動,而在獵捕到的動物之中,時常會有被獵殺的黑熊。
黑熊並不是容易被獵殺的動物,一旦獵得,便需要將上好的熊皮、熊膽與熊掌獻給朝廷,其它的部位則會諸多官兵分食。
按照八旗官兵的說法是,只有冬天的熊肉才最好吃,因為冬季天氣寒冷,黑熊需要進行冬眠,故此會猛吃猛喝囤積脂肪,熊肉的肥瘦適中,吃起來非常可口。
到了春季時,黑熊已經消耗完畢大量脂肪,其肉質會大幅度降低,最終味道如同是咀嚼了木頭渣子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