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考上了事業單位,上班才一年就被“清退”?(第1/2 頁)
趙先生和妻子都是體制內工作人員,馬上就要退休了,兒子大學剛畢業的時候透過考試考上了本地的一個事業單位,不過是編外聘用人員,合同一年一簽。前不久那個單位換了一個領導,把幾個合同期滿的年輕人都“清退”了。
“兒子上班才一年就丟了工作”,趙先生無奈地說,“說清退就清退,一點餘地都不留啊。現在兒子沒事幹,在家啃老呢”。
1)
形勢變了,以前在體制內單位上班,不管是有編制的,還是沒編制的,都比較穩當,他們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工資收入和退休保障上,編外人員只要能忍受較低的工資待遇和單位“二等公民”的身份,把工作好好幹,一般不會被辭退。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許多地區都在開展“清退編外人員”的行動,編外人員的飯碗很難保得住了。
當然,“清退”編外人員不是把所有的編外人員全部辭退掉,它有一個執行範圍。以湖北十堰市為例,該市先是透過編外人員“數字化”管理的方式摸清了市直編外聘用單位177家,鎖定編外聘用人員3400人,然後再透過清理規範,清退了一批編外人員,今年編外人員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26人,節省財政成本約1500萬元。
可以看出,十堰市減少的編外人員僅佔編外人員總數的10%左右,這種幅度的“清退”,對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幾乎沒有影響。
現在從上到下都在提倡“精簡人員”,大量的事業單位外聘人員肯定會成為“精簡”的首要物件。那些跟單位簽訂一年合同或者兩三年合同的外聘人員,很可能在聘用期滿後被“清退”。這不是單位無情,也不是領導不講情面,而跟大環境有關,跟政策有關。就算你是體制內單位的老員工,就算你有一定的資源和人脈,孩子沒有編制就是沒有編制,該清退還是得清退。
2)
被單位“清退”,丟掉工作,表面上看不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不是壞事。“清退”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事實:沒有編制站不住腳。這會逼著我們做出調整,儘快找出下一階段的奮鬥目標。如果沒有被“清退”,我們可能就會以“無編人員”的身份在單位一直幹下去,溫水煮青蛙,精力和熱情會被慢慢消耗掉,並且會失去許多機會。
在比較年輕的時候離開體制內單位,我們可選擇的餘地還比較多,孤身一人去外地闖一闖,找找機會,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我們有好的心態和敢於直面困難的勇氣,就可以去經濟發達地區碰碰運氣。即便碰了一鼻子灰也沒關係,年輕就是資本,我們有犯錯和失敗的本錢。
如果依然想去體制內單位上班,那就趁著年輕好好備考,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者參加事業單位招考,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同時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需要強調的是,參加事業單位招考,就不要再參加那些招聘編外人員的考試了,一定要考正式員工崗位。就算有些地區在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的招考公告中強調“本次招聘的編外員工與編內人員享受同等待遇”,我們也不要報考。編外人員終究是編外人員,享受與在編人員同等待遇也改變不了身份,以後政策一變,又有可能被“清退”。
吃虧吃一次就夠了,我們在報名考試的時候要認真檢視招考公告,選擇一個有編制的工作崗位,然後全力以赴。家裡有條件的(比如父母都是體制內正式員工或者體制內單位退休人員)可以不工作專心備考,爭取儘快考上。
現在體制內單位是“逢進必考”,許多人雖然自己是幹部,在單位混得風生水起,但孩子沒本事考不上編制,他們照樣一點法子都沒有。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後勤服務,可以用自己的工資把早已離開大學校園的孩子再養個三年五年。
話說回來,年輕人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