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1/4 頁)
朱元璋眉頭緊鎖,久久不言。
聊到這份上,已經可以說是思想層面的爭執了,或者說對於大明國策的定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非常清楚,有些東西並不是自己規定,就能不變的。
以大孫如此‘大逆不道’的性格,就算是自己定下什麼祖訓,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只是看大孫的眼神就明白,性格和自己類似,極為執拗。
哪怕是現在自己能反對,但日後即位的時候,該如何改還是會如何改。
其實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朱元璋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都已經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
主要對於大孫,朱元璋從最開始的寵溺,到現在幾乎一直都在用平等的態度交流。
類似於朱元璋這樣的性格,旁人根本難以想象,總的來說還是心中對於大孫有所愧疚,才會在很多地方遷讓。
遇到自身心中反對的問題,首先不是以暴躁的態度壓制,為了這難得的爺孫情,會去思考,以理服孫。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是朱元璋的治國思想,儒家學說中的君臣綱常,對於統治者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道佛不能比。
“大孫你也不必拐彎抹角了,直接跟咱說說,在你的心中,對於科舉取士這塊,到底是如何作想的。”
良久,朱元璋選擇將這個問題直接拋回大孫。
既然大孫覺得八股取士不行,那就提出一個更好的法子來。
朱英聞言也不猶豫,直接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學子寒窗苦讀十年,然而在取得功名之後,這些詩詞歌賦並不讓他們學會如何快速治理地方。”
“因此孫兒認為,可以將科舉細分開來,如同六部一般,分為六個方向。”
“四書五經也不可少,可擇取其中部分作為關鍵,其次根據考生自己選擇的方向不同,加以考校。”
“譬如考向刑部,則四書五經、大明律、大誥,各佔其三,而後綜合評估,優等則上。”
朱英當然不會選擇一杆子先將儒家打死,畢竟就目前大明而言,儒家的治國思想作為主流,還是非常不錯。
現在也沒有別的思想可以代替儒家。
只是說如同後世的大學一般,把本來統一的國考,變成專科。
至於頂尖人才,當然是還可以向上晉升,大明國子監裡的天才,可不在少數。
這樣一來,其實等於將科舉的內容,進行了擴寬,不再是四書五經為全部,只是作為思想上的輔助學科。
而學子們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向,這樣在考取功名後,就能進入對口專業,迅速上手。
不會出現刑部的官員入職後,連大明律都沒讀過,判案的時候鬧出笑話。
當然轉了這麼多圈子,其實朱英的最大核心還是在於工部。
這些途徑,主要就是為工部打造的。
工部負責的範圍很是廣闊,譬如軍備製造,農業工具等等。
基本上是涉及軍工業,和農業本身。
但是現在工匠的地位太低了,雖說是士農工商,實際上卻是士商農工。
然而工部,卻是生產力的關鍵。
像是材料本身的研究,火器火藥的研究等等,這些才是生產力的關鍵。
提高工匠福利待遇,社會地位,引導大明工業體系的出現和產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於工部。
其他的都可以慢慢發展。
朱元璋聽到這裡,眼睛開始亮了起來。
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逐漸被折服,朱元璋能夠感受到大孫對於治國的獨特想法和心思。
從治軍到內政,現在的大孫給朱元璋一種幾乎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