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特設“節日”(第1/1 頁)
七十年代,農村家庭主要的收入是生產隊豐收季節分給社員的糧食,這些糧食勉強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很少有家庭有多餘的糧食拿去賣成錢後,再去購買其他的生活物資。 但是,一個家庭除了吃飯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其他開支,如給孩子交學費、家人購置衣物、人情物禮等,為了彌補只有糧食收入的不足,村裡人往往也會搞一些副業來創收。 在我的記憶裡,我所在村、生產隊幾乎每家每戶都搞了些副業,如:養豬、養雞,養鴨等,個別“特富”的家庭裡還有養牛的。 家裡凡有副業賣成錢的時候,我們村裡的小朋友們就說家裡有“節日”了,聰明的小朋友們會根據家裡收入的大小來給“節日”定等級。像賣雞蛋、賣鴨蛋的時間,就是“小節日”,遇到賣雞、賣鵝的時間就叫做“中節日”,遇到賣豬的時間就叫做“大節日”,如果遇到家裡面同時賣出幾頭豬或者一頭牛,就叫做“特大節日”。 一般情況下,凡家裡遇“節日”時間,全家人都很開心,都是喜氣洋洋的,如果遇到賣幾頭豬的“特大節日”,家裡娃兒大小,想低調都低調不下來,就如睡著都要笑醒一樣。 每逢特大節日時,一家老小不只是改善伙食,父母通常還會給家裡的、幾乎所有的人、購買新的衣服、鞋子等物品。 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的孩子們,經常出去在別的小夥伴面前“炫富”。 我的父親是供銷社員工,他每天總是很早就去上班,很晚才會下班回家,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在家裡協助我母親搞一些家庭副業。 我們家養的雞、鴨、鵝、豬等家禽家畜與其他鄰居相比就顯得很少。 加上我們家本來就是生產隊經常的“欠社”戶,生產隊年終結算時,我們家分的糧食基本上完全不夠吃,在我記憶裡,我們家經常一天才吃兩頓飯,很多時候,父母還要控制我們的“食量”,更不可能有多餘的糧食去養那麼多的家禽家畜,偶爾節餘的少量剩飯潲水,或者有一些我們割的少量豬草,也養不了多少家禽,我們家就很少有雞鴨鵝蛋賣,很少有雞鴨鵝賣,更別說有豬賣了。 我們家副業的收入經常都是很少,家裡面的特設‘小節日’也就很少,更別說過那些大的‘節日’或者‘特大節日’了。 在別人的眼裡,因為我們家的副業少,收入少,他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覺得我們家的兄弟姊妹經常面黃肌瘦的,穿著也很簡樸。 我的母親非常愛整潔,雖然我們常穿陳舊的衣服,但是,她卻經常把我們一家人的舊衣服,都洗得乾乾淨淨的。 面對相對於左鄰右舍的貧窮,我的父母親經常教育我們幾姊妹,一定要認真學習,透過知識來改變我們的命運。 我的玩伴江兵知道我們家裡的“節日”特別少,對我經常充滿著同情,並常給我一定的幫助。 有一天,我與江兵玩耍時,看著他穿著一身新衣服,我很羨慕地對江兵說道: “江兵,我們家的‘節日’太少了,而你們家節日較多,我都很久沒有穿過新衣服新鞋子了,都是老大穿舊了給老二穿,老二穿舊了給老三穿,以此從大到小地傳下去,而且衣物上總是佈滿明顯的補丁。” 江兵聽了我的“訴苦”之後,他很同情地對我說: “江強,你是我關係特別好的玩伴,從今以後,如果我的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我一定悄悄地帶點出來拿給你吃。” 自從江兵給我承諾過這句話之後,通常他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他都會想著我,也總是把他好吃的東西分一點給我吃,有時,他甚至還會揹著他的父母,把他家裡面好吃的“偷”出來給我吃,我與江兵從此結下了特別好的情誼。 每當回想那個時代,農村雖然總體都窮,但大家窮的層度並不一樣,窮人之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也有一定的“貧富”懸殊。喜歡特差生逆襲傳奇()特差生逆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