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2 頁)
時安置懸疑感。
這邊的懸疑感並不是像美國盛行的驚悚、懸疑小說一樣,將一個理應完整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景象割裂切碎,在高潮出現時嘎然而止,另接上一段無關緊要的情節,逗引讀者繼續往下翻。這招經過證實,很有用,但不持久。像重讀《達文西密碼》時,作者的這種安排只會讓人感覺不耐。
《愛爾蘭薔薇》中,我們並無法點出這種懸置安放在哪裡,但是卻用另外一種方法來經營讓讀者牽唸的部分。從愛爾蘭共和軍的內訌開始,作者逐步帶我們進入一個看來並沒有那麼簡單的世界,一個謎題解開繼之是另一個無法解釋的謎團,帶著疏離感的偵探以一種不真切的態度探詢案情,讓這些謎團渲出交融的色彩,成為一個首尾呼應具有機結構的謎題,最終再完美的全數解決,留給讀者一個美好的閱讀經驗。
從這種安排下,我們也可以發現推理小說的另外一種可能、或說另外一種形態,這種可能賦予了論者以為老去的本格解謎推理小說新生,更迸出了無窮的活力。
這就是石持淺海,這就是《愛爾蘭薔薇》。
人物介紹
(所有資歷完全根據各人提供的資料)
傑瑞(傑拉爾德&iddot;奧萊利): 愛爾蘭科學家
富士(黑川富士雄): 日本科學家
比爾(威廉&iddot;華勒斯): 愛爾蘭會計師
愛莉絲(愛莉西亞&iddot;菲茲帕屈克): 美國大學生
凱特(凱薩琳&iddot;米勒): 美國大學生
肯(肯尼斯&iddot;奧德諾班): 澳洲商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