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5 頁)
在35~49歲,而再婚率也逐年攀高。
人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已經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美國世代行銷專家迪特瓦在分析近20年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消費趨勢時,提出“C型人生”的概念:人們不再循著既定生活秩序,過著從出生、受教育、工作、結婚、生子、退休、死亡的“線性”生活模式,而是將生命視為C型(cycle,週期)──不論事業、婚姻或愛情,都可能在人生不同階段,重新開始。
C型人生同樣改寫了愛情和婚姻的模式,人生不再是“戀愛→婚姻→子女”的單行道,而是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再次啟動新的戀愛週期。婚姻關係也不再受制於傳統觀念,不是非得在惡劣的婚姻關係中從一而終。
“你沒有必要對婚姻心生恐懼,因為這不是唯一的選擇。”再次步入婚姻生活的Jully說。10年前,Jully離婚,現在的她是一個12歲男孩兒的母親。Jully從來不對過去的生活過多抱怨,也並不認為人到中年愛情就遙不可及。唯一與以前不同的是,她對新任丈夫的選擇更加謹慎,同時也並不急著再次走進婚姻。
“經歷了一場婚姻,你就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對你而言最重要。”當年,兒子還沒滿月的時候,丈夫出國留學。那幾年,丈夫對Jully而言,更像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支撐,時間一久,當自己習慣於獨立支撐生活的風風雨雨後,突然就發現那個抽象的影子已不知在何時變得模糊不清。“人在困難的時候,想到的是觸手可及的幫助,而不是遙遠的不可觸控的影像。”Jully說。
離婚後的Jully和前夫客客氣氣地相處,畢竟,他永遠都是兒子的父親。“不能因為婚姻出了問題,就剝奪兒子同父親在一起的權利。”Jully努力從上一次的婚姻中走出來,但沒有將前夫排除在兒子的視線之外。
在當單親母親的幾年裡,Jully沒有拒絕愛情,只是每每面對愛情時,她都小心地不讓它影響兒子的生活。幾年前,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同她一樣,他也有一個孩子,一個女兒。
沒必要在惡劣的關係中從一而終(2)
“所有人可能都擔心再婚家庭不好與孩子相處”,Jully說,“其實問題可能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麻煩”。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很快就成了夥伴,當然衝突在所難免,Jully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和丈夫靜而觀之,相信孩子們有能力解決問題。
“在丈夫處理他同他孩子親生母親的關係時,我給他以充分信任,除非他希望得到我的幫助和建議,在一般情況下,我更願意將它當作個人私事處理。”Jully說,“關鍵是你自己願不願意給自己,也給別人以信心改變生活。”
重新尋找愛情需要面對自己的心靈。以前的經歷不可能完全消失在以後的生活裡,你要做的是儘可能減少它的負面影響,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開始。
C型人生給了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能夠在“cycle”中感覺快樂,並應對自如。雖然愛情在任何時候開始都為時不晚,但是重新開始一段情感,並且使之一帆風順,依然有許多問題要面對。
以寫作婚姻家庭題材見長的希拉里·瑞奇和熱衷於家庭與夫妻心理學的霍萊納·克拉維茨在他們的著作《完美婚姻》裡告訴人們如何面對第二次機會。
許多離婚的人總是花好多時間跟別人說他們的第一個配偶有多糟糕。儘管貶低前配偶偶爾會令你感到開心,但是這對於你及你與他人的關係絲毫沒有幫助,尤其是在你的新配偶面前。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是在破壞自己的婚姻。如果你對過去的關係予以否定,那麼你的現在的愛人怎麼會知道你不會對他也予以否定呢?
某些人的再婚物件往往是與前配偶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