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請軍師1(第2/4 頁)
番心意,我劉基表示感謝。但我現在有老母在堂,孔子說過:‘父母在,不遠遊’,我老母現年九十有一,所以實在難以從命,請胡將軍代我向吳國公表示歉意。他日有機會定為吳國公效勞。”
正在此時,進來一個下人報告:“劉先生,給老夫人看病的醫生來了。”
劉伯溫對下人說道:“你去把醫生領到夫人處,讓夫人把醫生帶到後堂去給老夫人看病,我這裡有客人,暫時走不開,等會我再進來。你去辦吧。”
下人答應一聲出去了,劉伯溫對胡大海歉意道:“真是對不起,老母正在病中,劉基確實無法離家,今天的情況胡將軍你是親眼看到的,請胡將軍在吳國公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胡大海一聽,知道這是主人在下逐客令,他沒有辦法,只好起身告辭。胡大海要留下聘禮,劉伯溫堅持不收,胡大海只好帶回。
朱元璋接到胡大海的報告,忙招來許瑗,向他了解劉伯溫的情況。許瑗說道:“劉基字伯溫,浙江處州青田縣南田鎮人,此人乃浙江第一名士。元朝進士出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浙江儒學副提舉,處州總管府判。後棄官隱居,曾著書《郁離子》,揭露元朝暴政。精通天文、地利、兵法、刑律,有經天緯地之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明公難道沒聽說過浙東人的一句話嗎?‘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張士誠曾多次派人聘請他,都被他婉言謝絕。如果明公能得到此人輔佐,定能完成大業。”
朱元璋聽罷,眼中放出光芒來。他十分遺憾地說:“我在婺州時,你為什麼不早說呢?”
許瑗說道:“那時處州尚未攻下,主公來去匆匆,哪能顧及此事?”
朱元璋在房裡不安地走來走去,他走到許瑗面前說道:“你說說,有什麼辦法可以請到劉伯溫?只要我有的,要什麼我給什麼?”
許瑗想了一下說道:“主公,我有一個辦法可以把劉伯溫請來。”
“快說,有什麼辦法?”
“據我所知,主公麾下總制孫炎和劉伯溫是好友,令孫炎帶上厚禮前去,沒有辦不好的。”許瑗說道。
朱元璋忙召來孫炎,令孫炎帶上聘禮和聘書前往金華,見了胡大海,他們一同前往南田。
到了劉伯溫家,一看不巧,劉伯溫老母剛去世,劉伯溫正在忙於老母的喪事。
劉伯溫還是把二人迎進客廳,茶畢,孫炎獻上朱元璋書信,聘書和聘禮,劉伯溫看信畢,孫炎說明來意,並說:“……先生身懷濟世之才,豈可終老林下,大丈夫在世就是要大展宏圖,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以慰生平。現在吳國公思賢如渴,天下學習,志士盡歸心。國公久仰先生大名,特令在下前來邀請先生北上,赴金陵共商國事,望先生休要推辭。”
劉伯溫聽了對孫炎道:“對於吳國公的美意我劉基深感謝意。但我的情況你們二位是知道的,我母親剛去世,有熱孝在身,不能遠行。歷朝至今丁憂在身,三年不仕,以盡人子之道。草民聽說,吳國公在金陵曾提倡‘以孝治天下’,我母親新逝,劉基只知盡孝,其他諸事一律不問,這一點料想吳國公也能體諒。現在草民俗務繁忙,恕不奉陪。”
這是明顯的逐客令,二人沒法,只好告辭而出。孫炎忽然想起,這是自己失禮了,自己不遠千里來到劉家,正逢母逝,自己不曾弔唁,卻開口就是下聘什麼的,這簡直太不近人情了,孫炎對胡大海說道:“我們倆辦事能力太差,太不近人情,我們實在太失禮了,被趕出來是自作自受,是應該的,我們應先弔孝,後下聘。”
胡大海也說道:“對,我們應該先弔孝,後相機下聘。人家正在悲痛之際,我們這完全是不顧人家的感受。我們失禮事大,現在趕快回處州去,備齊禮品,明天來弔孝。禮缺後補嘛,明天隆重地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