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平滇定遼2(第2/3 頁)
!他們走後,妾馬上為王爺盡節,長子為父盡孝,妾為夫盡節,王爺為國盡忠,左右丞既盡忠又盡義,我們一家忠孝節義全都有了,兩個無辜小生命就讓他們去吧!”
梁王聽了,只得嘆了口氣揮揮手說道:“去吧,去吧!……”
夫人見兩個孩子走遠,轉身翻過欄杆,也跳進了滇池。梁王脫下王袍用火焚了,然後和驢兒、達底一起自刎而亡。
梁王死後,藍玉、沐英已兵至板橋,右丞觀甫保出城迎降,藍、沐二將軍入城安民,令士兵不得攪民,所到之地秋毫無犯,民心大悅。其他南北兩路,受其影響,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紛紛開城迎降。滇東原梁王所有各州縣,均納入明朝版圖之中,皇上接到傅友德的奏摺,邊看邊說:“好,好一個藍玉,‘六箭定滇東’,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皇上令嘉獎前線將士,遂改中慶為昆明,令再接再厲,一舉滅掉大理頑敵。
這時大理總管段明已死,由十二代總管段世繼位。傅友徳派人傳諭段世投降,段世不但不降,反而三下戰書嚮明軍挑戰。傅友徳於洪武十五年閏二月令藍玉、沐英、郭英率師二十萬,三路西攻大理。
段世之所以敢大膽領兵抗明,一則仗大理城地勢險要,二則仗他有兵十五萬之多。大理西依點蒼山,東臨洱海,山水相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大理城素有“蒼山洱海”之美稱。是大理東西兩岸之屏障。東面和北面有當年南詔國修築的龍首(上關),下龍首(下關)兩個雄關十分險要,段世先陳兵五萬扵下關,以拒明軍。按照皇上“岀奇制勝”的詔諭,沐英令王弼帶一支隊伍由洱海直撲龍首關,又令胡海夜岀石門,兼程繞過點蒼山,從後山攀登而上,天明沐英親率士兵直攻上關,斬關而入,一舉攻下上關,胡海從點蒼山上向下攻,沐英由下往上攻,王弼攻下下關,四面八方明軍一齊發作,一鼓作氣攻下大理,活捉了段世。明軍又乘勢,攻下了鶴慶丶麗江丶石門丶金齒(今保山),車裡(西霜版納)丶平緬(宏德)。前後半年,雲南各地俱平,徵南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園滿成功。雲南從此納入明朝版圖之中。
雲南平息後,為了“制其不叛”的目的,鞏固明朝在雲南的統治,皇上在建制上大做文章,改雲南布政司所屬州縣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丶五十四縣,增設衛所,實行軍屯,本著“順以撫之示以恩信”的政策,皇上賜與少數民族首領以冠帶和誥敕,承認元朝授以首領們的各種官職,給與他們不低於元朝的地位和待遇,所以各少數民族很快安定下來。
洪武十七年,皇上下令傅友徳丶藍玉丶郭英班師回朝,令義子沐英繼續鎮守雲南,後封沐英為“黔寧王”。這下難住了藍玉,因為沐英藍玉二人相處三年,感情很好,沐英便將自己的女兒沐虹許配給藍玉的兒子藍毅為妻,藍毅見昆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便不想回京城,當時藍毅正隨軍在父軍營,當然沐英求之不得,把藍毅留在昆明,因為沐英有三子一女,自然捨不得把獨生女兒遠嫁到京城去。藍毅和沐虹已到了婚嫁的年齡,最後藍玉下決心留下兒子,使其完婚後,讓小夫妻世居昆明。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這樣,錯有錯著,短時間看來是錯的,長時間看來又是對的,很多事情都是禍福無定。正如這件事在後來“藍玉寃案”中,藍玉被誅三族時,獨藍毅一家未被誅滅,就為藍玉在昆明留下了一支人。此是後話。在這次平雲南的戰爭中,因藍玉戰功卓著而被皇上封為永昌侯,傅友德封頴國公,郭英封武定侯,王弼封定遠侯,其他各將都有封償。
洪武二十年,正月春節剛過,皇上令馮勝為徵虜大將軍,傅友德為左副將軍,藍玉為右副將軍,趙庸、王弼為左副參將,郭英丶胡海為右副參將,率兵二十萬,北征遼北納哈岀。
當時納哈岀盤踞在遼北的二松花江上一帶,他經常和元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