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揚州城、很蕭瑟(第2/2 頁)
泥和髒物,希望以此躲開人們的注意,但是清兵不時地用長矛猛刺垃圾堆,直到裡面的人像動物一樣蠕動起來,鮮血從傷口流了出來。那些被正規的清軍放過去的、赤身露體在街上游轉的、孤弱無助的市民,又被成群的散兵攔住,亂棒打死。到5月25日,即濫殺和搶劫的第六天,這場大屠殺結束了。清軍接到豫王的命令,就此封刀。和尚們得到命令開始收集和焚燒屍體。到5月27日,開始賑濟口糧。當時收屍的和尚統計,有80萬人死於這場屠殺。其中還不包括落井投河,閉戶自焚及在偏僻處自縊的人。
懷仁聽了以上描述,把我給他的十字架自懷中掏出,口中喃喃,雙手微微顫抖,不住摩挲,眼中瑩瑩點點,我知他動了憐憫眾生的感情,自是站在一旁默默相陪。我們在殘陽如血的揚州城久久駐足、深深嘆息。
三人默默回到船上,懷仁突然對我說“小南,以前我一直在苦苦追尋侍奉天主的價值和意義,還有你讓我作的那些事,我總是不甚理解。”
我輕聲言道:“你所傳播的宗教對於民眾的精神慰藉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我是個無神論者,但此番經歷,卻不得不承認:宗教所特有的倫理道德方面的內容,能夠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減少社會的暴力,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宗教作為一種文化媒介,能夠溝通不同民族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不同民族之間的友誼,化解不同民族利益集團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在東西方交往中,宗教能成為連線不同民族之間友誼的橋樑,促進困擾全人類的共同問題的解決,對一方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正如《聖經》如此反問:“如果一個人獲得了整個世界但卻失去了他的靈魂,這將有益於個人嗎?”宗教的創立者在對什麼是宇宙和終極實在的本質方面雖存在分歧,但在道德律條上意見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們都用同一個聲音在說:如果我們讓物質財富成為我們的最高目標,則終將導致災難。
“今日裡我便更加清楚了其中的道理,民眾內心的寧靜是多麼來之不易,他們是多麼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盛世環境。孔子云:達者兼濟天下,以後,我會堅定按照天主的指引消除人們的疑慮、恐懼,你所交代那些發明創作我會盡力去完成、造福民眾。”
見他如此深刻認識自己肩上的責任,吾心甚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