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清楚,這是一個警告,而不是一份最後通牒,如德國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
下一階段便發出限期最後通牒,或立即宣戰。
上午9 時30 分前,漢德遜和考倫德雷來到了威廉大街,但裡賓特洛甫拒
絕一起見他們。他首先客氣地接見了英國大使。裡賓特洛甫說,是波蘭首先
向德國挑釁的。接著,他便開始爭辯。漢德遜剛一走,考倫德雷便進來了。
他帶來的照會,幾乎與英國的一模一樣。裡賓特洛甫重又說,是波蘭的不是,
不是德國的不是。他答應將照會轉給希特勒。
在倫敦,張伯倫正把照會內容告訴下院。他說,只要納粹政府存在,並
堅持過去兩年來所採取的方法,歐洲就不會有和平。我們只會從危機到危機,
只會看到各國一個接一個遭到攻擊。攻擊的方法令人作嘔,這我們現在已經
熟悉了。我們已下定決心,這些方法必須結束。他博行了滿堂喝彩。
儘管有跡象表明,羅馬的任何進一步調停都會遭希特勒之怨,墨索里尼
仍決定作最後一次努力。次日上午,他建議召開大國會議,解決爭端。但是,
元首對此並不熱情,英法兩國又表現勉強。
弗裡茨&iddot;赫塞從倫敦打電話給威廉大街的赫維爾說,我們立刻撤出波蘭,
主動提出賠償損失。希特勒如果願意這樣做,那末,避免災難的機會仍有百
分之一。兩小時後,回了電話。你立刻去找你的密友霍拉斯&iddot;威爾遜勳爵告
訴他,元首準備撇出波蘭,如德國能得到但澤和走廊上一條通路,如英國願
意充當德波衝突的調停人,德國便會賠償損失。元首授權你將此建議遞交給
英國內閣,並立即開始談判。
赫塞給唐寧街十號掛了個電話。對方回答說,威爾遜一時沒空,無暇見
他。晚7 時44 分,張伯倫步入下院,發表宣告。首相的演講從一開始便令人
失望。他向聽眾保證,除非希特勒將其武裝力量撤出波蘭,否則,英王陛下
政府便肯定要採取行動。張伯倫斷言,若簽訂這樣的協議,便勢必把事態推
回到入侵前。就是說,德波兩國就發生爭端的原委進行談判的大路是暢通的。
以此求得的解決,不但保護了波蘭的最重要利益,而且也是在國際保證下取
得了。
許多國會議員要求,立刻向希特勒發出最後通牒,不必等待法國。張伯
倫卻堅持統一行動。晚9 時50 分,他打電話給達拉第,建議妥協。達拉第說
他的內閣堅持把讓希特勒從波蘭撤退的時間延至次日中午。
赫塞便來到唐寧街10 號求見威爾遜。希特勒之撤出波蘭新建議令霍拉斯
勳爵動了心,但又不願意將它提交給內閣。他說,自上一次兩人會晤以來,
局勢已發生了急的變化,羅斯福已秘密向張伯倫保證,如他宣戰,羅斯福便
支援他,俄國肯定不會站在德國一邊作戰。
赫塞堅持不捨。我看到了避免戰爭的最後的也是唯一的機會。也看到了
希特勒已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的跡象,不然,我怎麼能把這項建議搞到。
霍拉斯爵士不相信希特勒已經改變主意。他會為其暴力行動公開道歉
嗎?如果可能,那還有一線希望。赫塞說,這種建議,從心理上說,是個錯
誤。至少在希特勒眼中,此次危機的責任,並不完全是他的。此語一出,威
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