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拜天父修會教規(第2/3 頁)
榮光中,他們得到了文明與和平。br/ 但我想問,難不成愚昧的蠻族們能清醒過來,主動放棄邪惡的信仰嗎?不,是傳教士們,他們用鮮血和口舌,一遍一遍地向蠻族們傾訴天父的偉大。br/ 傳教士們從埃及從耶路撒冷出發,三百年間,神的榮光普照了地中海,而從聖人降世的三百年起到現在,總共將近五百年的時間,我們的傳教士們又有何作為呢?”br/ 侍從僧們慚愧地低下了頭,馮森輕輕一笑:“傳播,福音,是教士們的第一要務。但無數被本尼狄克教規束縛在修道院中的教士們卻已然被腐蝕。br/ 他們大多出身貴族,居住在高大的城堡與教堂中太久,已然忘卻了先輩們的願望,他們利用本尼狄克教規作為幌子,堂而皇之地用本來是維持生活的土地拿來享樂,難道這是應該的嗎?”br/ 說句老實話,這時的教會腐敗與後世的教會腐敗相比,其實是相當輕微的,但教會貪汙了一粒塵,落在底層人民的頭上就是一座山。br/ 生產力低下的封建時代,從來不給底層人活路,查理曼再大帝,他連年的征戰也導致饑荒大流行,這些破產的流民,就是後來德意志墾荒活動中的主力。br/ 馮森自信他的話絕對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因為再小的機率乘以龐大的人口基數,那都是一大片的共鳴者。br/ 就算共鳴者少也沒關係,不論是民族還是宗教,其本質都是想象的共同體,只要把海量的個例拿出來,透過更多的文字更大的嗓門,人們都會想象出一個浮於教會表面的外衣,一層名為腐敗落後的外衣,哪怕它只是想象出來的。br/ 大多數人永遠無法意識到自身的命運要靠自身掌握,他們需要一個宣洩口,一個罪魁禍首。br/ 在名為法蘭克的大農村中,可是有著無數奴隸疑惑於為什麼我信奉了天父還要當奴隸呢。br/ 這已經足以凝聚人心,但這是虛的,想要落到實處,必須得有有效的行動和經濟的利益。br/ 最重要的是籠絡一切可以籠絡的力量,不論他是理想主義的殉道者,還是隻是一個貪圖利益的小人。br/ 這又不是搞那啥,馮森只不過想當一個權臣罷了,只要能達成目標,他不介意自己的隊伍骯髒一點。br/ 作為一個封建主,馮森本人甚至都是骯髒的。br/ “根據我所說的,我們拜天父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傳教,一切為了傳教。為了傳教,我們要向內清除教會內蛀蟲。為了傳教,我們要向外給蠻族傳播,福音。br/ 和別的隱修會不同,為了傳教,我希望你們能夠入世,甚至能夠世俗,所以,我希望我們的教會能夠容納一些不同的思想,容納一些世俗的人,比如我本人。”br/ 說到這裡,馮森聳了聳肩,而侍從僧們也發出了一陣輕笑聲。br/ “當然,這些說法是否正確,還是要落在實踐上,而根據我所說的內容,我決定為拜天父會定下教規。”br/ “一、清貧生活。加入修會的修士必須過上節儉、實在、天父面前人人平等的樸素生活,一切剩餘的物資都要拿去進行生產得到更多的物資,能養活更多的窮人,因為天父是窮人們的首領。”br/ 這是為了以後防止這群教士拿金子鑄十字架而不是金幣。br/ “二、公私分明。教士本人的私產與教產要分開,換句話說,教堂裡的教士可以低價租賃土地再轉租,但教堂不能有土地,而教堂的支出,則由領主本人負責。這是為了防止教士們侵吞教產。”br/ 這是為了教士們能積極一點出世幹活,而不是滿腦袋學識卻躲在深牆大院裡當隱士,馮森非常缺乏能輔助政事的文化人。br/ “三,開放思想。堅定天父的主體教義不動搖,但為了傳教,也可以參考別的知識,允許大家用異教徒能理解的方式向他們傳播,福音。”br/ 這是為了方便把經往歪了唱。br/ 看著或是思索或是蹙眉的侍從僧們,馮森笑道:“當然,這些教規和教義還只是雛形,更加具體更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