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丨黃巾餘孽(第1/2 頁)
“其小帥孫輕、王當等,各以部眾從燕,眾至百萬,號曰黑山。”————————
漢初平三年,五月十八日午後。
在宣室殿旁的一處廂房裡,皇帝正在黃門鼓吹與樂府官員敲擊鐘磬的音樂聲中進食吃飯,皇帝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法,就連日常吃飯都得伴隨著相應的音樂進行,什麼時候喝湯,什麼時候開吃,都得跟著樂章的節奏來。
一頓飯下來得走很多程式,一步都錯不得,所以有時候當皇帝並不是一種享受,反倒是一種折磨。
謁者僕『射』楊眾的到來讓皇帝找到了藉口,他立即斥退了膳食及音樂,召楊眾近前說話;“楊公,審訊結果如何了?”
楊眾身為謁者臺長官,謁者臺也稱‘外臺’,與御史‘憲臺’、尚書‘中臺’並稱‘三臺’。負責賓客贊禮,兼領宿衛,以及臨時外出差遣監軍、督河工等要務。
由於接近皇帝,升遷道路尤為順暢,故與御史臺、尚書檯相提並論。楊眾是漢代名臣楊震的曾孫,是侍中楊琦、光祿大夫楊彪的堂親兄弟,也是弘農楊氏的嫡脈。
由於弘農楊氏此時以楊琦、楊瓚為代表投靠了皇帝,楊眾為了家族的長遠利益,也是拜入皇帝門下。
在侍中趙溫轉任衛尉,不再擔負處理蔡邕、張喜等案後,謁者僕『射』楊眾便順理成章的接受這一任務,只是原來負責監虎賁軍事的職權被皇帝出於別種目的給收去了。
楊眾的樣貌與楊琦相似,但『性』格卻比較陰沉,此次他不但負責參與審理蔡邕案,而且在張喜案了結之後,又被託付了皇帝前些日子被刺一案。
他回答道:“是,經過廷尉嚴刑審訊,可以得知那夥賊人分為三部,一部是京兆流竄郊野的啖人賊,早已在官府錄備在案;還有一部是牛輔殘兵,從陝縣聚眾而來;另一部,據說是河內來的黃巾。”
“哦?”皇帝有些驚奇,這三支明顯風馬牛不相及的隊伍居然會聚集在一起,而且還能探知自己微服私巡的蹤跡,並佈下埋伏。這背後一定是有高人佈置,而且肯定在朝中有內鬼。
皇帝心裡轉過好幾個念頭,不動聲『色』的問道:“那可有問出是何人主使?他們又是如何得知我外出行蹤的?”
“這一切都是出自黃巾蛾賊的謀劃。”楊眾肅容道:“這夥黃巾蛾賊首領分別是王當、孫輕,其中王當逃出閭巷,尚不知蹤跡,孫輕被張校尉『射』中股肱,當場擒拿。此次聽聞孫輕所述,他二人乃河內黃巾小帥,下有蛾賊千餘,由於匈奴單于於夫羅在河內境肆虐,加之河內太守張楊派兵剿滅,幾人只得帶著數十力士往關中而來,如今已蟄伏三載有餘。”
“三載有餘。”皇帝沉『吟』道;“豈不就是說,他們是跟著遷都的隊伍一齊來的長安?可這麼做又是為什麼呢?他二人無論是投黑山抑或是白波,都能有個出路,又何必到關中來?”
“此事確實蹊蹺,臣也親自問過,說是他二人本想投黑山黃巾張燕,但卻被一人說服,這人透過董卓太師主簿田景的關係,得以庇護二人餘眾,抵達長安。”楊眾看到皇帝問詢的眼神,補充道:“此人即是王當、孫輕也不知姓名,只知道他是逆賊張角弟子,張角死後,常混跡於黑山與白波之間,因多智謀而受群賊敬重,外號青牛角。”
“青牛角、田景。”皇帝越聽越覺得此事錯綜複雜,不僅牽涉黑山軍等黃巾餘孽,似乎更與董卓隱藏在朝中的死忠有關聯,這等禍根若不及時除掉,遲早要惹來麻煩。
“陛下,臣聽說侍中劉艾原是董卓府中長史,與田景曾是同僚,如今田景已死,不如喚劉艾前來問對,興許能獲知內情一二。”楊眾建議道。
當事人田景已死,青牛角又不知所蹤,皇帝只得點頭應允,派人去傳召劉艾。
且聽楊眾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