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我劉辯三興漢室 > 第二十一章 丨暫緩急難

第二十一章 丨暫緩急難(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想離婚分江山?我過繼朱棣給朱標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漢末新傳:國賊呂奉先十三皇子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四合院:胎穿成一大爺的女兒後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三國大軍溼家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於明者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

他強息怒火,正欲發話,只見黃門侍郎『射』堅打門外走進,看到尚書檯內王允與士孫瑞劍拔弩張的模樣,微微一愣,道:“王司徒,陛下聽說董卓就戮,甚為喜悅,特讓你去宣室殿慶祝。”

“這事,確實值得老夫為陛下賀。”王允盯著『射』堅一字一句的說完,然後轉身就出去了,與其在這裡跟士孫瑞等人浪費口舌,倒不如去宣室殿找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射』堅好生奇怪,故意落在後面,對士孫瑞和楊瓚見了禮,皺眉道:“司徒這是怎麼了?”

尚書檯人多眼雜,士孫瑞有些不願多談,隨便說了兩句便打發『射』堅回宣室了。

『射』堅只得跟在王允車駕的後頭,緊趕慢趕的到達宣室,剛一進門,便聽到王允對皇帝的質問:“陛下既知兩道制詔裡聖意相違,不利於朝廷施政,更不利於國家威信,又何故另外使人擬詔?更何況,陛下年未及冠,此時干涉尚書檯,實在是不合體制。”

“你前一句話說得對,制詔旨意矛盾,會讓臣子們不好辦事,但這也好解決,把其中一道制詔撤銷追回就是了。”皇帝身穿玄『色』的燕居常服,端坐榻上,不緊不慢的回覆道;看見『射』堅站在門外一副想進又不敢進的樣子,皇帝衝他點了點頭,示意『射』堅入內就坐。

皇帝看『射』堅就坐後,復又說道:“至於哪道是符合聖意,哪道是不符聖意的,王司徒自己還不知道嗎?我今年十二,的確尚未及冠,可如今天下崩壞,正非常之時也,當行非常之事,何必拘泥禮法。更何況,我大漢從未有過幼君不能執政的規矩,倒是常有外戚權臣假借皇帝年幼,擅『操』君威,不顧王命,這本是『亂』政,沒料到這便成了司徒口中的體制了。”

說到這裡,『射』堅哪裡還不明白出了什麼事了,他本以為董卓今早被呂布奉詔殺死已屬驚世駭俗,沒料到在誅董一事背後還有皇帝與王允兩人的爭鬥。他想起前些日子奉車都尉王斌對他的示好,並暗示日後定有提攜,那時他便覺著奇怪,如今看來,倒是一切都說得通了!

這廂皇帝與王允的爭執還在繼續,王允面帶悲憤,索『性』免冠叩首,道:“自董賊擅專,『逼』死弘農王,《禮記》曾說‘父之仇,弗與共戴天。’何況君父?臣等以此為大恥,枕戈為得禮,用盡心思的謀劃,乃得有如今『奸』賊授首的局面!臣若有私心,又何至於此?陛下今日此為,難道就不怕讓天下人寒心嗎?”

皇帝確實怕讓天下人寒心,但歷史上王允在誅董之後十分專橫,目中無人,不僅一意孤行殺了大儒蔡邕,寒了朝臣之心,更輕視李傕、郭汜等董卓餘部,不肯赦免,最後釀成大禍。

有後世的經驗教訓,皇帝如何能放任王允在朝廷施為?至於是否讓天下人寒心,只要皇帝力保蔡邕,那時就不是寒人心,而是得人心了。

只是現在騎虎難下,王允說的前後兩道制詔相違背卻是不爭的事實,對此皇帝早有了打算,他本就沒想著能全然收下長安附近的軍隊,在這個事情上與王允硬頂下去,只會兩敗俱傷。

能拿下徐榮的三千人已是最好的結果了,至於明知不可為卻偏要下詔收胡軫等人六千兵馬,則是為了在起衝突時,能抓住一張好牌來與不知情的王允演一場戲。

於是皇帝主動退了一步,他在『射』堅訝異的眼神中鄭重的表示了歉意;“司徒所言甚是,我本來是想著幫司徒一把,解決董卓餘部,提防有人起兵鬧事,如今看來,到是我多此一舉。”

何止是多此一舉,皇帝這一下子等若是和王允撕破了臉,任誰都能看出君臣不和,這在那些投機者看來,無疑是好事一樁。幼君和權臣,聽上去是權臣說了算,但終歸到

目錄
死而復生做島主食戟:這個世界有些怪抗戰:擁兵百萬,你叫我師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