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3 頁)
&ldo;那當然了,有的手藝好能傳幾百年呢,這錢花的值,給子孫後代留條後路,沒什麼比這更好了。他調了幾個醬汁啊,我的意思是醬汁最好多來兩種,口味不一樣的,酸甜辣都有的,你們說呢?&rdo;巧蘭發散思維徵詢大家的意見。
&ldo;他有兩種口味,是香辣和酸甜口味的,說還可以調鹵香口味的,但他年紀大了精力跟不上後來就沒弄了,也教了我了。就是燒鵝的汁在調個味就成,味道也不錯的。&rdo;李老爹很仔細,這些事都反覆試驗學習,確認要和人家味道一樣才罷手,認真的勁頭學文兩個都比不上。
&ldo;那就都弄了,先弄了咱們自己人嘗嘗,味道真的好就弄。&rdo;巧蘭笑著點頭。
&ldo;嗯,我也是這個意思。&rdo;
當天下午張氏她們回來了,看到爺們都回來了也是十分高興。
下午李老爹就弄了一隻燒鵝給大家吃,味道確實很好,而且這裡面有技術的成分存在,不是那麼容易模仿的,全家人品嘗了都說好吃,滋味很足。
&ldo;那我們就弄這個了?&rdo;張氏和小玲子眼裡都帶著激動的興奮光。
&ldo;這不算啥,還有脆皮燒肉,他們弄得是燒臘飯,幾塊脆皮燒肉或者是燒鵝燒鴨切幾塊,配上米飯酸黃瓜,撒一點醬料,油紙一包就是一頓飯,拿了就走不佔地方,他店裡都排隊買呢,到了下午太陽沒落山就關門了。生意老好了。&rdo;李老爹為了讓味道和手藝學的紮實,特意給人家店裡幹了七八天呢。這裡面都琢磨的可明白了才願意回來的。
&ldo;哎呀!太好了。爺爺,爹孃蘭子,我們兩個謝謝大夥了,要不是蘭子這樣費心給我們張羅想辦法,也不能學到這麼珍貴的手藝呢。人旁邊的滷肉店,學徒幹了多少年了,也沒把秘方學會,那老伴自己每天提溜一罐子湯過來填上,誰也不知道那湯是啥東西,你說這手藝好學麼。&rdo;張氏如今自己做生意,眼界開了些很多事見的多了也就心裡有數了。
&ldo;那可不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呢,人老話講究,最後一點東西臨終前才說呢,有的要帶進棺材裡呢。&rdo;李老太笑著調侃,但話是實話。
第二日老爹他們起來了,學文和守正盤爐子,在廚房那個院子裡,找了個空地盤了兩個大爐子。
李老爹開始寫單子,要弄燒臘的各種材料和器具都要弄好。
李青山拿了單子去縣裡買調料,然後定做晾架,用來晾燒鵝燒鴨的架子等等。
樟茶鴨被張氏們拿去店裡了,今兒就打算開始賣了,這個已經燻好的,再處理一下就很簡單了。
王嫂子也十分歡喜,跟張氏要了一些鴨子拿去碼頭賣了,月底一塊結帳。
如今他們合作很愉快,彼此都很喜歡這樣的合作方式,尤其是現在新增了新東西,這些都是花錢學回來的,張氏私心還慶幸當初蘭子出的方法好呢,要是把王嫂子弄進店裡幹活,這時日長了害怕把秘方學去,那就不太好了。
這總是她的一點私心,學文和守正都給她們二人交代了,這東西學來不易,不能給任何人說,對孃家也不能說,不然長輩們要翻臉的。
二人都點頭答應了下來,小玲子家境比張氏還要好,所以也不惦記這個,張氏家裡也不太難,土地也挺多,人品也正不要這個呢。
防人之心總是沒錯的,和王嫂子這樣合作反而彼此更坦蕩一些,還能合作的更好,彼此都很滿意。
忙乎了好幾日,學文和守正在店裡和家裡來回奔波,總算把材料和架子都置辦的齊全了。
目前暫時讓學文在店裡幫著燒脆皮燒肉,先讓他們幹著再說,後面再說人手的事了。
燒鵝和燒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