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第2/3 頁)
等朱翊鈞坐下,他說道:「今日我們繼續講讀《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聖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以仁政去治理國家,自己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著它。」
朱翊鈞點點頭,「學生知道,孔老夫子的意思是為政以德,以禮治國。」
「那你有還有什麼心悟嗎?」
朱翊鈞歪著頭思考,張居正神情緊張地看著他,充滿期盼。
神童啊!
自己號稱江陵神童,可是跟世子比起來,還是有差距。詩文經義倒背如流,還有自己的見解,說出讓人眼睛一亮的話來。
最關鍵的是,他深受皇上喜愛,曾經被當著群臣的面,呼之為好聖孫。
上次如此稱呼,還是永樂皇帝時。
永樂帝非常喜愛嫡孫朱瞻基,稱之為好聖孫。
太子朱高熾不被永樂帝喜歡,卻因為嫡子朱瞻基的緣故,儲君之位坐得極穩。
現在也是一樣的道理,皇上越喜歡世子這位嫡孫,裕王的儲君之位就越穩固。
朱翊鈞緩緩地答道:「為政以德,學生看來,關鍵在於自修和內求,君王透過內求,以明明德,而後惠民安民。自修有了結果,自然會吸引其他同道之人,形成眾星共之。」
張居正連連點頭,雖然還膚淺了些,但是對於八歲孩童來說,已經非常難得了。
「老師,可是這世上君子多,還是小人多?」
張居正一時無言以對,只能反問一句:「世子覺得呢?」
「學生覺得平常人多,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可小人造成的危害,比君子帶來的福廕要大得多。君子多以自修內求,小人卻是熱衷於損人利已。」
張居正很是無奈,世子又開始跳脫,說些「異端邪說」。
「我覺得,某些讀書人口口聲聲以德服人,實際上都是叫別人做君子,他們好行小人之舉。」
一股激流在張居正胸口衝蕩,他右手緊握戒尺。
要是一般學生,他早就把手心打爛。
胡說八道,聖人的經義你就是這麼理解的?
可是張居正現在不敢,因為他面前的學生朱翊鈞有爺爺罩。
他爺爺是嘉靖皇帝。
滿朝文武,誰不畏懼這位喜怒無常丶心思深沉丶手段毒辣的皇上?
張居正強忍著心頭氣,繼續講解論語。
一個時辰後,張居正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紙來,「世子,抄一份吧。」
抄就抄。
朱翊鈞拿著筆墨,在一張白紙上抄寫起來。
張居正在一旁揹著手來回地走動,為自己又做了一件違背良心和道德的事,長嘆短噓。
這是一篇學習筆記,對今天講解的論語部分做了「讀後感」,用詞稚嫩丶造句遣詞不完全成熟,符合一位八歲孩童的境界。
但是又言之有物丶悟之有理,有一兩句閃光的金句。
這種短文,對於江陵神童來說,手到擒來。
抄完後,朱翊鈞遞還給張居正。
張居正掃了一眼,在紙眉上批下一句:「言之有物丶悟之有理。上中。」
批完後,他再遞給朱翊鈞,「這是世子今天的讀書成績,請呈給皇上。」
「謝先生!」朱翊鈞恭敬接過來。
他知道張居正如此做法,完全是想在皇爺爺那裡保持自己好聖孫的形象,進而繼續穩固父王儲君的地位。
要出門時,朱翊鈞像是想起來,「先生,上午直浙總督胡宗憲覲見皇爺爺,說了東南剿倭事宜,皇爺爺誇了他兩句,說他勇於任事,剿倭剿得好,說要嚴閣老擬票犒賞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