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太后見她慌張,笑問:&ldo;為何不能驗?&rdo;
朱晏亭頓了頓:&ldo;傷口不雅,不宜宣之人前。&rdo;
然而她越是推拒,鄭太后越是覺得可疑,她握著扶手,笑意滿盈於目:&ldo; 殊不聞扁鵲與蔡桓公?皇后不可諱疾忌醫,毫釐之傷,也會腐侵肌骨,以後後悔莫及。&rdo;
太后又道:&ldo;那金簪究竟是刺傷,還是挑傷,是不一樣的。診法不同,治法也不同。&rdo;
這話一出,不啻於一道驚雷,滾在眾人之耳。
師廣不知內幕,也能察覺氛圍怪異。魏倉等駭然生懼,恨不得未在此間,無生兩耳。
&ldo;不知皇后可曾聽聞最近長安有一首童謠?&rdo;
太后一句一句,娓娓道來:&ldo;哀家偶然聞之,惕醒不已。讖緯之言,事涉王孫,不得不慎查。&rdo;
朱晏亭著實被她一言驚住了,久久沒有出聲。
事實上,昨日的大婚關乎的並非她一人的顏面,也與皇帝休慼相關。這是齊凌親擬的詔書,親定的皇后,也是他登基之後自己做主的大動作之一。
故而,朱晏亭原本以為這等陰私醜事,頂多暗中博弈,無論如何不會鬧到明面上,讓各自太難看。
然而當下的場面卻是‐‐不管鄭太后是否背後直接有參與童謠之事,她都覺得這是個可趁之機,不惜撕破錶面的溫情脈脈、同傷皇帝顏面,也要藉此給自己重重的打擊。
她怔然半晌後,微微笑了,輕聲問:&ldo;太后疑我?&rdo;
&ldo;是哀家老眼昏花,記不得皇后頸下是否有&l;青砂&r;了。&rdo;
&ldo;太后,那童謠說的是&l;鸞&r;,妾既聘與陛下為婦,為何是鸞,而不是鳳?&rdo;
&ldo;可哀家記得,從前明貞太主起宮臺,作了&l;丹鸞臺&r;&rdo;
&ldo;妾母封爵比諸王,用鸞不僭越。妾住的是從前太后所居的椒房殿,執的是太后用過的金印,便真是讖言有所指,也該是鳳吧?&rdo;
鄭太后冷冷一笑:&ldo;是鳳是鸞,就要看有無&l;青砂&r;纏頸了。&rdo;
朱晏亭啞然片刻,將目光從太后身上挪開,直視前方,面無波瀾,語氣篤定,淡淡道:&ldo;我頸側無痣。&rdo;
鄭太后覆掌於膝,好整以暇:&ldo;哀家也有意為皇后一清謬語,太醫令,驗傷吧。&rdo;
……
當女侍醫擦拭掉覆在皇后頸側的厚厚脂粉,露出底下橫陳的傷口時,太醫令的面色就變了。
與女侍醫暗暗對了幾個眼神,女侍醫靠近細看,臉騰的一下變得通紅。
她深深埋首,不敢多言。
太醫令抬頭看太后,張口欲說什麼,欲言又止,滿臉為難。
鄭太后沒有料到他們看了傷會是這種反應,皺眉:&ldo;怎麼回事?&rdo;
太醫令結結巴巴,脖子一梗,硬著頭皮道:&ldo;稟太后,這……這已看不出是什麼傷了、彷彿是……是……是咬傷。&rdo;
說到最後幾個字時,太醫令聲音細若蚊蚋,腦袋幾乎埋到地磚上去。
鄭太后驟然變色,袍袖險些將案上幽幽生煙的博山爐打翻了去。
朱晏亭眼睛閉著,坐得背脊挺直,聲音凜然,對太醫令:&ldo;太醫令可還要驗此傷是何人所為?&rdo;
師廣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