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 歷史的糾錯性(第2/3 頁)
桂,你們真的很讓人豔羨呀!”
楊長白很想謙虛幾句,但臉上的笑容怎麼也忍不住。
中國的古代官場,師徒關係一直都是最主流的裙帶關係,起源是漢朝的察舉制。哪怕到了隋唐,科舉制開始成為主流,上千年的傳統讓師徒關係依然牢牢的佔據著官場裙帶關係的主流。
宋應星只要不犯事,他楊長白,孫欣和吳三桂遲早也要跟著飛黃騰達的,更別說他們本身家族和父輩就是朝廷命官了。
劉一峰不在乎楊長白未來仕途的順暢,那和他關係不大,他思考了下兩人所說的事,有點品出來為什麼張亦知想要接近宋應星了。
“楊大人,在下有個問題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但問無妨。”
“宋大人是太子的太傅嘛?”
楊長白和張亦知都楞了下,沒明白劉一峰怎麼突然問這個問題,但馬上也想通了,同時感嘆劉一峰的思緒之快。
“不是的,陛下並沒有立太子。”張亦知說到。
這次換劉一峰傻眼了,在多方渠道瞭解這個大明的時候,就聽說過萬曆皇帝已經過了60歲了,還不立太子,某種程度上這算是給大明朝廷埋下了個定時炸彈呀。
楊長白接過了話題:“但陛下的確是很喜歡信王,也讓信王輔佐過老師寫書。”
“信王?”
“信王是陛下的皇孫,年僅15歲,非常受到陛下的喜愛。”
說到這裡,楊長白看了眼劉一峰,不知道剩下的話該不該說。但劉一峰其實已經猜到了:“難道當今聖上準備直接立信王為太子?”
見楊長白不說話了,劉一峰又問道:“這合適嘛?”
也難怪他有此一問。
華夏曆史上,立皇孫一輩為太子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但的確不多見。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皇帝兒子那一輩出現了各種問題,不得不這麼做。而皇帝兒子那一輩沒出現問題的情況是極少的,偏偏大明朝就有名留青史的一例。那就是在大明人人都知道但沒人敢談及的洪武帝,建文帝和永樂帝。
靖難之役太出名了,對明史並不瞭解的劉一峰都知道。
楊長白不說話了,張亦知更是扭頭看向了一旁,兩人都在心裡吐槽劉一峰不愧是民間的人,膽子就是大,居然敢直接說此事。他們兩一個一心想再入朝廷,另一者就是朝廷中人,是根本不敢多談當今聖上不立太子,卻獨寵皇孫信王,隱隱有立他為太子的打算這件事的。
劉一峰也看出來自己好像說了不該說的話了,嘻嘻哈哈的敬了一番酒,3人心照不宣的不再談及此事。
不過他總算明白張亦知為什麼會擺下宴席想透過自己認識宋應星了。
宋應星不是太子太傅,卻絕對是當今聖上為他寵愛的皇孫信王留下的輔政大臣。他又正直壯年,還在磨鍊期,等他進入內閣時,就算信王沒有登基估計也不久了,而他的資歷和他的經驗剛好能幫信王以最快的速度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在大明官場能混到一定地位的人都能看出來宋應星現在就是雪藏期,這時候不投資他什麼時候投資?
張亦知想的就是走宋應星的路線,等信王登基後,萬曆帝的聖旨就可以想辦法繞過去了,這樣他就能完成他爺爺和父親的夙願了。
幾人又喝了幾杯後,黃酒的後勁慢慢上來了。當然劉一峰沒啥感覺,他在後世可是喝53度白酒的人。這邊大明雖然已經有了蒸餾酒,但度數最高也就是四十多度,再高憑現在的提純技術,喝了很容易中毒的。
所以他見楊長白和張亦知兩人都有了酒性,裝作不在意的問了一個之前想問但不敢問的問題:“對了,信王的名字是?”
“信王名由檢,字德約。”
楊長白順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