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漢朝雄獅,不容野犬覬覦"(第2/5 頁)
擇的自由,也缺乏改變命運的力量。
劉啟再次詢問:“能製造火器的工匠難道不是隨處可見嗎?”
曲二壓低了聲音回答:“在我所在的巷子裡,就有來自軍械庫的各種工匠聚集!大約有七、八位的手藝非常精湛!”
軍械庫雖然在名義上由兵部負責監管,但實際上卻由四路騎兵統領掌管,並由並文領導。自漢朝建立之初,四路騎兵統領便由並文領導,他不僅掌握著首都的軍事力量,還負責糧食供應等關鍵事務,行使著漢朝總參謀部的職能。
各路騎兵的指揮官均為出色的退伍軍人。
劉啟再次詢問:“並文的營地中,誰負責軍械庫的管理?”
鍾卯嘟囔著回答:“是中騎統領,趙氏公!”
提到的這位趙氏公,正是劉啟祖先的孫子,鞠武忠。按照家族輩分,他算是劉啟的叔父,同時也是太子最忠誠的心腹。
“立刻為我前往趙氏公處,攜帶我的令牌前去見他!”劉啟下達命令,“同時,讓曲二挑選一些技藝精湛的工匠,根據我的設想開始製作武器。他們需要任何材料都可以提供!”他稍作停頓,接著提議:“或許我們應該為這些人設立一個專屬的工作室?”劉啟轉向曲二,關切地問:“你們這些工匠對目前的待遇是否感到滿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我是一名工匠,肩負著六口之家的生計,”曲二聲音提高,情感激動,“我們每月的定量是七斤糧食,兩匹夏季布料,以及十九斤棉花。”
劉啟皺眉計算,這樣的定量如何能支撐六人的生活。
鍾卯在一旁低聲抱怨:“他還算幸運的;糧食的分配是由四路騎兵統領並文控制的,畢竟他在軍械庫工作,工資金額已經算得上豐厚。如果你從我這裡招募工匠,他們可能只能幸運地得到幾鬥糧食,而且還要經過那些學者的壓榨,能拿到六成都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隨後,他轉向劉啟:“殿下,他的工資金額已然有限。在大同營,邊防騎兵士兵每月的糧食定量僅有九斤。”
雖然聽起來數目不多,但漢朝的騎兵除了糧食,每月還會發放津貼。而在征戰期間,他們還能獲得額外的服裝和糧食獎勵。若是士兵在戰鬥中受傷或致殘,他們的家庭將有權獲得他們一半的薪水。
近期,劉啟在審閱了北京騎兵的狀況後,返回祖父皇帝的宮中,此行他收到了一份贈予軍官的禮物——三百萬匹棉布。
透過劉盈的奏章,劉啟得知秦、晉帝國對軍官的獎賞頗為豐厚,通常包括九十萬匹棉布、二十萬斤鹽等物資。
與此同時,漢朝對騎兵的薪餉發放顯然已經遲緩。
思及此,劉啟的眉頭不禁皺得更緊。技術乃生產力的核心,但所有的生產力均依賴於人;無人參與,便無從創造。由於王朝尚處於初創階段,祖父的統治之下,官員的腐敗現象尚未氾濫成災。然而,倘若這種狀況持續不變,這些工匠的處境恐怕將變得更加艱難。
強化家族的道路漫漫且充滿挑戰。
劉啟在心裡輕輕嘆息,隨後他的聲音變得堅定:“傳我的命令給鞠武忠,從今往後,曲二以及所有協助我打造武器的工匠們,他們的工資將加倍發放。每日向他們提供九兩果汁和四兩米飯。”
“卑微的僕人感激涕零!”曲二與其他人一同快速鞠躬,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感激和尊敬。
儘管他們的月度糧食配給表面上看起來充足,但實際上卻遠遠不足以維持生計。因為他們為官員服務,必須自行承擔飲料和供應品的費用,而官員家庭僅提供糧食。加之他們家庭成員不多,日子過得相當節儉。
“這並非什麼難題!”劉啟語氣堅決地說,“若你們能真正打造出精緻且有效的武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