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5 頁)
各種型別的科幻作品就是日本卡通的主流之一。這不但是日本卡通的特色,而且也是日本科幻文藝的特色,以至於有人把日本的科幻卡通看成是能夠和歐美的科幻小說並駕齊驅的“科幻日本流”。《映畫傳奇》劉健著。百花文藝出版社。347頁
當代日本卡通雖然橫掃世界,卻曾經也有過一個對西方卡通引進、吸收的過程。是現代藝術手段和本國傳統文化結合的佳作。現代日本卡通創始於手冢治虫,其代表作便是黑白科幻電視劇《鐵臂阿童木》(1963年)。這個擁有“十萬馬力、七大神力”的機器男孩兒,八十年代初進入中國,也成為一代中國科幻愛好者的啟蒙作品。
稍後,松本零士製作了《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九九九》兩部科幻電視劇。不僅在日本風行,而且影響到世界。成為日本科幻卡通的代表作。
1982年,《太空堡壘》問世。這是一部極具有人類視野的電視連續劇。人類的對手是重返地球的亞特蘭蒂斯人。主人公和許多角色都是西方人。以至於後來美國製作者可以把它方便地“本土化”。日本科幻卡通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七章:中國科幻電影(1…1)
七章前言
第一節:香港科幻電影
第二節:大陸科幻電影
第三節:中國科幻電視劇
第四節:外國科幻片的引進歷程
第五節:好萊塢科幻片中的華人
七章前言
如果把前面的章節比喻為沃爾瑪、家樂福們的經營年報,下面這章只不過是一家街頭百貨店的盤點記錄。它能夠佔整整一章篇幅的原因在於:沃爾瑪和家樂福再好,畢竟是別人的,而這家街頭小店是我們自己的。未來中國的科幻影視只能從現有的基礎上起步。
兩岸三地合計起來,香港科幻電影最為完整。某些影片至少在商業上能佔住腳,不會被遺忘。所以要放到最前面來介紹。國內朋友一提到“中國科幻片”,總把香港排除在外,視野未免過窄了一些。隨著香港電影界與大陸電影界合作的日益密切,我們無法再把香港電影當成“海外電影”來看待。這裡面當然也包括香港的科幻片。
大陸科幻電影廖若晨星,許多作品根本沒有大規模放映。在這一節裡,筆者儘可能收集資料,試圖完整地總結一下大陸科幻片的經歷。外國科幻片的引進歷程也需要談一談。沒有這些影片,就不可能培養出中國本土的科幻電影觀眾。而好萊塢科幻片中的華人也需要專門介紹一下。他們的成績雖然不屬於“中國電影”的範疇,但卻可以成為未來中國科幻片能夠依重的一路“海外兵團”。
第一節:香港科幻電影
香港電影有完整的市場機制。幾十年間曾經風行亞洲。為好萊塢所推崇,而為“電影藝術家”們所貶低的“講故事”的能力,香港電影人從一開始就很重要,也積累了自己的套路和經驗。雖然這些年香港電影從最高峰上有些上滑,但還保持了自己的慣性,並且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有市場。僅就全部市場收益來說,香港一隅仍然超過大陸全部。
香港也有本土的科幻原創素材,那就是衛斯理系列。綜合這些優勢,香港科幻電影雖然並不顯眼,但還是有著不錯的積累。當然,由於對科幻電影套路並不熟悉,香港電影人多增加其中的格鬥、言情成份,淡化其科幻內涵。這也可以理解。
七十年代拍攝的《生死搏鬥》,直到今天也是香港拍攝的最“正統”的科幻片,該片改編自世界科幻協會前會長詹姆斯岡恩的代表作《不朽的人》。在影片中,岡恩的原作被改編成完全本土化的故事,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科幻題材的世界性。二十年前,這部片子在大陸影院、電臺和電視臺上輪翻放映,幾乎有半年之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