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古代神話中演變過來,是通俗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象馬克吐溫、布林加科夫這個級別的文學大師都創作過純幻想文學。類似題材的純幻想電影也是娛樂電影的重要內容,如《人鬼情未了》等都為中國觀眾所熟悉。不少科幻作家如愛倫坡等也同時創作純幻想作品。
純幻想文學發展至今,其主要特點是以現代生活為背景,以神怪故事為主線,經常在人鬼相隔、神怪鬥法中展開情節。因此基本上是當代背景的魔幻小說。這也不難理解,雖說是“純幻想”,但總要有自圓其說的邏輯線索。這種線索不從現實中提取,不透過“科學幻想”來自造,那麼最好就求助於鬼神。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純幻想作品往往請出各自傳統中的神怪。比如香港的殭屍電影和西方的吸血鬼電影之不同就是一例。只有到了最近,在象《夢境猶存》之類的最新作品中,作者才表現出完全超脫傳統文化的束縛,自創神怪世界的企圖。
在中國當代,純幻想文學,或者說魔幻文學,比之科幻文學更為凋零。你想,科幻文學尚且經常被視為“偽科學”、“反唯物論”,講神說鬼的小說豈能逃過大棒。所幸的是中國作家久經歷練,對此禁區連碰都不碰,結果也沒聽說什麼人因為寫魔幻文學而成為文化上的“烈士”。就這樣,一直到了思想已經相當解放的當代,純幻想文學領域出現了彭懿這樣的先驅者,以及《新聊齋》之類個別的創作陣地。
從百花齊放的角度出發,我們當然歡迎一種新的文學品種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但也要看到它將給中國科幻文學事業帶來的衝擊。首先,一大批作者可能離開科幻陣營去寫魔幻文學。因為即使是今天中國科幻陣營中的主力作者,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科技知識的薄弱並不適合寫科幻,而更適合自由奔放地寫純幻想小說。由於純幻想文學勢力不興,現在他們還必須煞費苦心地給小說中的情節找“科學依據”,以求在純科幻雜誌上發表。以後他們可以不再戴著鐐銬跳舞,在魔幻文學中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其次,魔幻文學也會帶走相當一批讀者。長期以來,中國科幻界人士將科幻文學的特點定位於幻想,除了邏輯上的某些誤解外,沒有純幻想文學的競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種定位的結果是中國的科幻小說主要以吸引缺乏定性的青少年學生讀者為主。如果純幻想文學能夠大興其道,這些讀者將會從中找到更為詭秘離奇的想像力,不再理會科幻小說中他們本不十分理解和欣賞的科學、哲學內涵。
作品相關 《外國科幻文學史》簡介
本卷介紹世界各國科幻文學史,不涉及科幻電影及其它型別科幻藝術。
中文世界裡介紹科幻史的文章,以前已經有過一些。大部分是零星介紹某作品或某作者。散見於各報刊,或者是某部外國科幻小說譯作前言。至於系統的文字,中國人寫的有《科幻愛好者手冊》中的第一章——“世界科幻的由來與發展”。《西方科幻小說發展的四個階段》,吳巖著,發表於《名作欣賞》1991、2到4期。外國人創作並有中譯本的,有詹姆斯岡恩(美)的《科幻之路》,約翰克盧特(英)的《彩圖科幻百科》。
本書與上面這些文字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豐富了對美國之外科幻文學的介紹。美國科幻為當代科幻奠定了基調。加上小兄弟英國科幻,以及更小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三國的科幻小說,佔據了世界科幻半壁江山。世界科幻大會經常在這幾個國家輪轉,“雨果”、“星雲”兩獎為這些國家所包攬,從這些事實便可看出一斑。
而對於中國科幻界來說,瞭解一下美英兩國之外的科幻小說,甚至雖然同由英語創作,但背景風格不同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科幻,似乎會有更多的助益。畢竟營養會更均衡一些。另外,重點介紹非英語科幻,也更能突出科幻作為一種世界文學的普遍性。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