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第2/2 頁)
中,在那裡就未獲得穩定態勢。易北河以西,是敵人防禦中最薄弱的地段。就是在這一方向上,我集中了進攻布拉格的主力。
然而在那裡,在敵防禦縱深,有一條沿原德捷邊境線修築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地帶。如果我們在那裡受阻,那麼,這些工事加上山地地形,將是嚴重的障礙。要知道,在那裡,魯德內山脈蜿蜒150公里,寬約50公里。
誠然,約有20條公路自北向南,即順我軍的突擊方向橫穿過魯德內山脈。而這在進攻的相應準備和進攻速度方面,給我們預示了甚至是在山地戰條件下也並不壞的前景。
在這些日子裡,我這個方面軍司令員最擔心的,不是敵人強大集團的抵抗,甚至也不是敵堅固防禦工事,而是這一切同山地地形的結合。因為這次戰役主要靠快,正是進攻的高速度才是我們得手的基礎,因此,必須認真考慮,怎樣才不致滯留在山裡。
1944年的杜克拉山口戰役,我始終沒忘。當時,我們也是直接透過山地突破的。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支援斯洛伐克人民的反法西斯武裝起義而進行的這次戰爭,使我們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儘管它也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由於記住了這些來之不易的教訓,所以我後來只有一點辦法,就儘量不深入山地,而是以其作掩護。我確定,只有在確實需要、而又沒有任何其他辦法‐‐迂迴或機動‐‐的情況下,才進山地作戰。
可是,布拉格戰役開始前的形勢就正是這樣。為了消滅盤居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約100萬的舍爾納集團,奪取布拉格,把它從破壞中拯救出來,把布拉格居民(而且,不僅僅是布拉格的居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直接透過魯德內山脈進行突破。別的道路也沒有,因為由北通往捷克斯洛伐克的接近地上,不論到哪裡,到處都是山。就是說,只有克服它們。但是,必須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滯留,以便儘快越過山地,保障坦克和機械化部隊機動的自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