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試探,不平(第1/2 頁)
等來到諸葛亮的住處,劉禪卻改變了主意,雖然自己沒有雄心大志,但也不希望以後做個安樂公,也樂不思蜀。
他看書時就覺得諸葛亮此人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侷限於某一學派,在現代卻對可以成為國學大師。
見著諸葛亮,劉禪拱手相拜。
諸葛亮連忙扶起,雖不知何緣故,但也謹慎行事。
“阿斗,此番前來,有何要事。”
“叔父,阿斗有一事不明,前來問問。”
“何事不明啊!”
“之前曾聽聞阿翁說過,諸葛叔父談論天下形勢之時有過三分天下之說,今阿翁入蜀,也是順其形勢嗎,還是早有計劃。”
諸葛亮喜出望外,反問“阿斗如何有此一問。”
劉禪並沒有掩飾,而是直接表明,“十數年來,北方曹操已經平定公孫,袁,烏桓等勢力,一統大江以北,孫策佔據江東,到如今孫權,根基已經很穩定了,遍觀天下,也只有關中以西,漢中,蜀中有機會。”
頓了一頓,繼續開口:“關中以西距離太遠,且有山川阻隔,漢中位於蜀中和關中之間,高祖曾於此進軍關中,後平定天下,阿斗猜測,叔父想效法高祖。”
諸葛亮沒想到五歲小兒競有如此見識,也不小看對方,卻也想考考對方。
“阿斗是否有不同看法。”
劉禪斟酌了下,繼續說道:“阿翁和高祖想比如何。”
諸葛亮沒想到對方會問出這個問題,卻讓自己難以回答,實話定是不如,假話也只能惹人笑話。
思慮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主公在成就方面不如高祖,論仁義高祖卻不如主公。
劉禪沒想到對方答非所問,不過也沒什麼,自己來的目的就是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三四歲的小孩,日後可以重視自己提出的建議。
也就說了另一件事,“諸葛叔父善於木工製造,阿斗想請叔父經常去行知院教導一下他們。”
諸葛亮扇了扇自己的羽毛,有心拒絕卻不忍,只能委婉說明,“公子,亮不輕易收弟子。”
他的意思很明白,可以去,但是不會收他們做弟子,這也符合了劉禪的心思,連忙答應。
行知院現在只有這幾種工匠,後面自然語言招募更多的人,但實際情況卻很少有人願意。
百姓不相信官府,劉禪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劉備拿下荊州之地本就時日不長,如今還沒有得到人心,人心不穩,政令則不通。
目前現行律法還是之前的漢法,有些已經過時,不符合需求。
要不要提出來呢,這事和辯論不同,稍有不慎,就有動盪。
書中沒有記載劉備軍團進入荊州後有沒有修訂過律法,也沒有說過有人叛變,他依然奠定基業,順利開國。
順手摺斷旁邊的樹枝,拿在手上晃動,思來想去,還是不冒險了,他只要享受生活日後就可以成為皇帝。
自從劉備進荊州,這段時間很少打仗了,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周邊的村子趁空閒來買點東西,也有的挑著東西來賣。
看著這鬧市上的景象,也讓人忘記了這是戰火連綿不休的東漢末年。
“大人,這娃七歲了,可能幹了,你買了她吧!會做飯,還會洗衣服。”
劉禪停住了腳步,他清楚的知道,這是封建社會,人口買賣只要自願就是合法的,更何況是人不如狗的亂世。
要是他在和平的年代生活過,也許他會接受這種生活常態,可是他呆過。
他目前改變不了這種現象,而同情徒勞無用,只能感動自己。
“放開,你個卑賤的窮鬼,弄髒了大人的袍子把你全家賣了也賠不起。”
說這一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