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5 頁)
伏地磕頭拜謝道:“多謝少俠救命之恩!多謝少俠救命之恩!”
宋青書連忙扶起領頭的一位,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我們的本分,何須道謝,大家快快請起,折煞小生了。”
看到一個個年過花甲的老者倒地向自己磕頭,宋青書覺得百感交集,手忙腳亂的扶起眾人。
“諸位,此處既然已經被地方發現,雖然已經被我殺了,但是焉知他們還有沒有同夥,要是我走後,他們同夥到來,恐怕又是一場災難,所以這裡已經不安全了,大家還是另尋一處深山老林躲藏吧。”
“恩公說的是,咱們聽恩公的。”
“對對對。”
“聽恩公的。”
。。。。。。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宋青書等到村民們將東西收拾好,然後在村中老者的帶領下,向人煙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行去之後,又在村莊中等待了許久,沒有看到盜匪的同夥前來,這才安心的繼續上路。
宋青書離開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馬匹和盜匪的馬匹因為眾人的打鬥,早就驚慌之下,跑得無影無蹤了。
就在他感嘆自己好人沒好報,救了人,居然還把自己的馬給丟了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一頭小黑驢。這當真是意外之喜。
為了感謝‘天無絕人之路’,宋青書還給小黑驢取了個名字,叫做‘黑炭’。
學著張果老,宋青書倒騎著小黑驢,一路上優哉遊哉的再一次上路了。
宋青書由馬換乘了小黑驢,雖然沒有了那種風馳電掣的感覺,但是自己又不急著趕路,換乘了小黑驢後,到覺得更加自在了。
宋青書換乘了小黑驢後,便不再走官驛大道,轉走鄉野小道。
一路上倒是沒有了那些盜匪肆掠,官兵縱橫的場景,見到的都是山中美景。
冬日的山中沒有了夏天的那一團黏稠得化不開,你根本看不清山的真容的綠。而是另一番別樣的滋味,特別是在晴朗的日子裡,山的輪廓,盡收眼底。你甚至能看到那一棵棵疏疏落落的樹木。那種清疏的感覺,帶給你的是內心的一派明朗。最是黃昏時分,晚霞灑滿山頂,遠遠望去,山在清疏中,溢一份爛漫。那一刻,對於一座山,你會禁不住產生一種神聖的嚮往。
宋青書行走在山間,不知不覺中似乎感覺這不是在亂世,而是在太平盛世。雖然這有些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但是一路行來,見到的都是殺戮,都是破壞,在這裡心情難得的平靜了下來。
第五十章山谷佳人
第五十章山谷佳人
行走在貴州大地上,到處都是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宋青書想要穿過貴州往西而去,自然是越走地勢越高。
行走在山間,最麻煩的事情,就是要做好經常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的心理準備。要時刻準備著風餐露宿。
要是前世,宋青書想也不敢想,不要說什麼露宿野外了,就說這整天翻山越嶺就不是自己能夠勝任的。
這一晚,宋青書又走到了一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只好在野外將就一晚。
不過一路行來,經常性的露宿野外,宋青書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今晚明月當空,升起火來,用過晚飯,宋青書拔出三尺青鋒劍舞了起來。
明鏡高懸,涼風拂面,拔劍留影,只可惜卻是沒有佳人相伴。
此情此景,宋青書只覺頗為愜意,忽然想起首詩來,覺得頗為契景,便即開口吟道:“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竹裡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