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3 頁)
黃炎培則有如下記述:
辛亥十一月甘五日夜;革命大領袖之一陶成章在上海廣慈醫院被人刺死。……我是認真寫日記的,根據我的日記:一九二七年六月三日上海澄衷中學校長浙江人曹慕官和我漫談,曹說:&ldo;我民元病臥廣慈醫院,一日傍晚,蔣介石來談,臨行說:我們今晚將做一件大事。夜半,忽聞槍聲,別室陶煥卿中槍死了。&rdo;有深知其中秘密的告我:&ldo;陳其美囑蔣介石行刺陶煥卿,蔣偕光復會叛徒王竹卿執行。&rdo;
事實上,陶成章之被兇殺確是由陳其美授意,由蔣介石執行的。蔣是主兇,王竹卿為助兇,這方面,蔣介石本人早有供述。蔣家王朝對此案的公開解釋是:
陶成章回國,蓄意破壞同盟會,擁戴章炳麟,抹殺孫黃歷史,並謀刺陳其美……孰權公私利害,決先除陶,以定革命全域性,事後自承其罪。
這是案發20多年後蔣介石編造出來的理由,是嚴重歪曲歷史,詆毀真正的革命黨人的誣謗之辭!尤其是蔣介石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違,顛倒黑白,明明是陳其美指使行刺陶成章,竟反誣陶成章意欲行刺陳其美!蔣介石自陳&ldo;除陶&rdo;後要&ldo;自承其罪&rdo;。而實際上,他槍殺陶成章後卻立即畏罪逃亡到日本。
陶成章遭謀殺的訊息傳出,杭滬輿論沸騰。陶成章遇刺一週後,上海各界人士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追悼會,計有四千餘人參加祭典。追悼會上,群情激憤,與會者紛紛發表演說,慷慨陳詞,語意激烈。有人痛言:&ldo;陶公之死,非死於漢奴,非死於私仇,必死於懷挾意見之纖豎&rdo;。有人明言:&ldo;陶公之死,必死於爭競權利之徒,如嗣後有挾利害公者,當以手槍殺之&rdo;。言訖竟&ldo;擲手槍於案,頗為激烈&rdo;。
追悼會後,陶成章的骨灰被迎回杭州,杭州民眾也舉行了追悼先烈的大會,與會者多達萬人,群情之激憤,由此可見一斑。
陶成章遇刺身亡後,被蔣介石後評為&ldo;好尚權術&rdo;的陳其美一面假惺惺地參加祭禮,一面表示將&ldo;嚴飭碟報科緝兇&rdo;。誰都知道,當時的上海在陳其美的管轄之下,案發地法租界的探目頭於又是蔣介石的老師,大流氓黃金榮,故爾所謂&ldo;緝兇&rdo;自然就是虛應故事。
但陶成章畢竟是政治領袖,是當時一種政治勢力和軍事實力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幸遇刺,除了引起民眾的不滿和輿論的激憤之外,更直接地造成了杭滬之間的緊張空氣,光復會擁有光復軍和驍勇善戰的敢死隊,他們的存在,使陳其美、蔣介石深感朝不保夕,時時產生極度的恐慌感。陶公遇刺後,跟隨蔣介石參與殺害陶成章的助兇王竹卿旋即被殺,這使主兇蔣介石更加惶恐萬狀。為了保命,蔣介石拿著陳其美犒賞給他的大量金錢匆匆潛出國門,逃往日本。關於這段歷史,蔣家王朝後來的官方說法是:&ldo;民國元年:是春,公(蔣介石)以陶案之故,為免除反對黨以此為攻擊……乃避往日本&rdo;。臺北正中書局出版的《蔣總統年表》則進一步淡化蔣的&ldo;避往日本&rdo;並粉飾為:&ldo;國內粗定,&l;總統&r;功成不居……重遊日本&r;。
蔣介石於1912年春天逃往日本,深居淺出,躲了半年多的光景,一直到當年冬天,&ldo;緝兇&rdo;風聲逐漸消落,他才又偷偷潛回寧波鄉下。
在中國的辛亥革命史上,蔣介石原來默默無聞,無論政治還是軍事方面都無大建樹。而暗殺革命黨人陶成章,卻使他的名字頭一次寫進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