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1909年11月25日,蔣介石從振武學校畢業,旋即到駐紮高田的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師團長為長岡外史)野炮兵第十九聯隊(聯隊長飛鬆寬吾)人伍。人伍時的花名冊上這麼寫的,&ldo;學名:蔣志清。籍貫:浙江。身高:169.4公分。體重59.2公斤。
入伍之初,蔣介石當的是二等兵,以後升為&ldo;士官候補生&rdo;。
高田是個小村鎮,隸屬新渴縣,靠近北海道。入冬以後,這裡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有時積雪厚達丈餘。蔣介石生長在中國的江南地區,很少見到過這樣惡劣的天氣,為了儘快適應這種高寒多雪的氣候環境,蔣介石每天早晨5點以前起床,自己拿著洗臉盆到井邊取水洗臉。適應了一個時期之後,他又用雪擦身或洗冷水澡,漸漸地,他的身體強壯起來了。許多年後,他曾深有感觸地說:&ldo;可以斷言,好的身體,天生成的只有三分,其餘七分全靠鍛鍊。&rdo;蔣介石後來當政時,也大力提倡用冷水洗臉,認為這是健身之道。
在聯隊的野炮兵隊裡,蔣介石每天的任務只是照料軍馬。為此,他每天早晨洗過臉之後就去擦洗軍馬,在馬廄裡把軍馬的全身擦洗乾淨之後,再牽到廄外飲水和餵食。每天把馬餵好後,蔣介石才能返回營房吃早飯。傍晚,再到馬廄裡擦一回馬,返回營房後先刮靴,然後吃晚飯。這種工作,聽起來也算是軍事科目,實際上類似苦役,但蔣介石不以為怨,仍能做到&ldo;咬定牙根,事事爭先,不自感覺其苦。&rdo;
做這種工作,每天的體力消耗極大,可是聯隊裡的伙食卻並不好。據蔣介石後來回憶,日本軍隊當時每人每餐只許吃一中碗米飯,每週還必須要吃幾次麥飯。佐餐之物經常是三片蘿蔔,有時是一塊鹹魚。只有星期天改善一次伙食,能吃到一點豆腐、青菜和肉片。每人的定量都一樣,不分飯量大小。蔣介石剛開始時吃不飽,以後慢慢習慣了,身體也適應了這種飯量,人也不怎麼覺得飢餓了。這種定量進餐、菜式單調的軍隊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苦的,但蔣介石卻覺得定量進餐有利於身體健康,並說日軍官兵的身體素質很好,因此認為中國人之所以愛生病,是因為每餐吃得過飽的緣故。後來他還經常以此教育中國軍隊的官兵,告誡他們不要過量進餐,吃得太飽,認為只要吃夠就可以了。
在軍事方面,蔣介石在東京振武學校學習期間,曾涉獵了不少軍事典籍,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軍事常識。在高田的一年時間內,蔣介石體會最深的,首先是&ldo;軍隊的基礎是班長&rdo;這一原則。在日本軍隊內,班長已是職業軍人,不退伍,因此軍歷較深。也是因為認識到班長的重要性,所以日本軍隊對班長一級的訓練和業務都是嚴格保密,從來不教外國學生。
其次的體會是:軍隊內部要形成一個綜合性結構。在日本的軍隊裡,如剃頭、看護、修理機械等,均由軍隊內部人員自行解決。軍隊計程車兵多數要學習一種軍務以外的技藝,以便於退伍後能夠找到謀生的職業,不致因為當兵而失業。
第三個體會是:軍隊的官兵要有中心信仰。蔣介石認為對士兵進行政治、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教育十分必要。蔣介石親眼所見,日本士兵都信仰天皇,忠於自己的祖國,同時也有歷史。地理知識的教育。他認為,這是日本士兵作戰勇敢的根本原因。
日本軍營對軍風、軍紀及軍營衛生的嚴格要求,也給蔣介石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在日本軍營裡,寢室、講堂均要求室內四角和門背面必須整潔乾淨;甚至連痰盂也有明文規定,除要求內外整潔之外,盂內的存水量也有標準,即不得超過總容量的三分之一。軍隊內負責查衛生的長官帶著白手套,一進屋門就伸手往門橫木和角落裡摸。對此,蔣介石印象殊深。正因為印象深,受其影響,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