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第2/3 頁)
臺灣之後,他仍然是至高無上的&ldo;君主&rdo;。但作為一個自然意義上的人來說,他也同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愛好、習慣,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
蔣介石在大陸期間,飲食起居及日常工作的時間安排是非常有規律的。抵臺之初,則因在大陸戰敗,整日間坐於日月潭的涵碧樓中,反省其失敗原因,並制定&ldo;反攻&rdo;計劃。重登&ldo;總統&rdo;寶座後,即全力投入穩定臺灣、準備&ldo;反攻&rdo;的行動中。此時他雖已60多歲,但出於反共使命的需要,仍到處奔走、演說、打氣、安撫,精力旺盛,超過一般的同齡人。
到了臺灣之後,蔣介石的生活也算比較有規律。辦公之餘,他有時養花、種草、逗狗等,晚飯後喜歡看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有人在旁邊為他解說。晚10時入另室祈禱和沉思,然後洗澡。浴畢寫日記。晚間寫日記已成為習慣,數十年毫無間斷。
蔣介石平日飲食很簡單,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只求營養,不求奢侈。不但菸酒不沾,而且連茶也不喝,只喝白開水。蔣介石素有事必躬親的習慣,如臺灣淘汰人力車的議案,就是他親自督辦的,此舉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又經常使下級處於被動地位,引起諸多不便。
國民黨最基層組織為小組,在國民黨改造運動中,為加強對黨員的控制,規定黨員必須參加小組,其黨藉方為有效。小組會議每月舉行一次。蔣介石的規定,他自己不能不遵守,他參加的那個小組,是由&ldo;總統政府&rdo;或顧問等黨員組成,屬政要階層。在每次召開小組會時,組員之間互稱同志,惟獨對蔣介石稱&ldo;總統&rdo;。小組成員中一位湖南常德籍的張炯曾提一建議:&ldo;我們在小組會議上都互稱同志,更親切些,我建議以後稱呼&l;總統&r;為蔣同志或蔣中正同志&rdo;。蔣當時含笑點頭說:&ldo;好!好!&rdo;實則心中不悅。也有人問張炯,&ldo;蔣介石是喜歡別人恭維的,你這個建議,恐怕引起他的不高興&rdo;。張炯為人比較正直,答道:&ldo;這是合理的建議,我可沒有想到這些&rdo;。由此事可看出蔣介石是個多麼虛偽的人。他&ldo;領袖&rdo;自居,喜歡標榜&ldo;民主&rdo;、&ldo;平等&rdo;,可是一旦事到臨頭,又常常暴露其剛愎、孤傲的性格弱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