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戰略(第1/2 頁)
西曆1622年,12月。
澳宋國家大樓一間大會議室裡執委會諸公正在進行年末總結,總結乏善可陳,除了一些令人振奮的資料,剩下都是些官話套話,不表也罷。
但是在總結之後,執委會又進行了戰略規劃大會,這才是今天他們這場會議的重頭戲。
澳宋除了使勁種田,大搞建設這些苦練內功的操作以外,還必須關注外面的世界,地理大發現時代的世界已經逐漸連成一個整體。
澳宋作為區域性政權和世界這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澳宋作為一個新生的小國家必須時刻關注外界情況,利用外界的“東風”吹動澳宋這艘大船更快向前行駛。
此時,時間已經要進入1623年了,很多歷史上的大事要發生了,澳宋必須早做準備,定下未來5年甚至10年的戰略。
現在澳宋能借的“東風”無非就是大明和板牙,其他主要政權與地區現在弱小的澳宋還夠不上。
首先是大明,大明對於澳宋的重要性是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澳宋現狀最缺的是人,而大明可以給澳宋提供幾乎沒有上限且同文同種非常容易歸化的移民。
此時的大明那個“完成了萬曆三大徵,搞了缺官不補社會實驗”的著名宅男皇帝萬曆已經在穿越眾穿越的1620年崩了。
而他的兒子朱常洛泰昌皇帝繼位一個月也崩了,現在大明的話事人是他孫子木匠皇帝朱由校天啟帝,可是過不了幾年朱由校也崩了。
大明朝會迎來他的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崇禎帝,這意味著這個老大帝國即將走入墳墓,而且最後走的不是很體面。
正所謂:“一鯨落,萬物生。”澳宋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巨大帝國將要崩塌時或者已經崩塌時撿幾塊“磚頭石料”之類的用來裝飾自己的“家”。
這大明遺產你大清接收得,我海外正宗的炎漢子孫接收不得?不然澳宋的這個“宋”字不白用了。
在大明打輸了“薩爾滸之戰”後,明金攻守易形,韃子年年入寇,南下搶掠人口糧食財貨是謂:“打草谷。”此時明朝的外患已經上升到一定高度了。
有了外患,怎無內憂?
再過幾年崇禎繼位大明內部各種自然災害盛行,以陝甘地區的旱災尤甚,赤地千里,百姓流離失所,朝廷不知撫卹,反而由於糟糕的財政年年加稅,各種農民起義軍蜂起,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之流在明末吃雞大賽中逐漸崛起,是為內憂。
這麼多人口就白白消耗在大明的內憂外患當中,他們或死於天災造成的饑荒與瘟疫,或死於官軍與農民軍的刀下,也可能被韃子圖圖。
這些吃苦耐勞,同文同種的“優質人口”就這麼白白消耗,在執委會看來這簡直是巨大的浪費,這些人口若是把他們接到澳宋來會成為澳宋發展最好的力量。
穿越一場又是漢家苗裔,執委會於情於理都要拉上這些流民一把。
幸好穿越眾是早穿越幾年,還有時間好好準備,積攢糧食等物資,開拓足夠的生存空間,準備足夠的運力,等待這些大明移民的到來,要是晚穿越個十年八年的自顧都不瑕,哪還有餘力去拉那些流民一把?
確定好大明方向的戰略——積極準備,努力移民,以待天時。
而歐陸這邊的戰略則讓執委會諸公犯了難。
現在歐陸局勢錯綜複雜,自從“擲出窗外事件”發生後,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兩方大打出手,一場披著宗教外衣實為霸權爭奪的歐陸大戰正式開始。
這場戰爭波及歐陸大部分國家,持續三十年之久,後世稱曰:“三十年戰爭”。
以現在澳宋這小身板參與這種規模的戰爭能被歐陸絞肉機絞的渣都不剩,但澳宋又想在這場大戰當中撈取足夠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