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交公糧(第1/2 頁)
西曆1621年,10月。
又一年的麥收,今年風調雨順,整個澳宋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李大壯起了個大早,點齊糧食去交公糧,由於這些移民大多數都還在三年奴隸期,他們生產的各種農產品都必須上繳八成(脫了奴籍取得正式的身份以後稅收三成),只能留兩成當做他們的日常吃食。
等李大壯拉著車到了村中心發現交公糧的隊伍已經排的很長了。
為更好管理和收稅,新安附近6個開拓點全部改成的行政村,平時由一個新安派來的村長和兩個村中自己選出的副村長共同管理。
由於穿越眾給這群移民許下的承諾,導致這群移民爭先恐後的湧向村中心上繳公糧,怕到時候沒繳上公糧穿越眾會回收他們的田地。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輪到李大壯,驗糧過秤,簽字畫押,一套流程下來李大壯共上繳小麥640kg。
上繳完,李大壯也沒歇歇,直接去到水稻田裡伺候水稻去了,他又耕出兩畝地種植水稻。
財政部的人是怎麼確定人家真上繳了八成糧食的呢?
以現在財政部的人力根本無法測算每一戶人家打了多少糧食,所以他們想出一個辦法,透過抽樣得出當地平均畝產,然後在此基礎上收八成,也就每畝地上繳的糧食是固定的,只會跟你種植作物的種類和當地當年平均畝產有關。
就比如這次,農業部透過抽樣得出移民種植的小麥每畝平均80kg,那麼每畝麥地就得上繳64kg小麥。
這產量和由穿越眾國營農場的產量沒法比,移民平均每人要照顧10畝麥地(每人強制攤派的任務),為了不拋荒地被回收,還得在另10畝地上象徵性的種上各種雜糧蔬菜之類,就算是酷愛種地的大明超人也沒法精耕細作,更別說移民普遍沒有多餘肥料使用,能每畝打出平均80kg小麥都算是土地肥沃了。
平均每畝80kg,但是由於個體差異有些人種的地就低於這個值,有的人種的地高於這個值。
財政部的人也考慮過這個事,但最後還是採用這方法,因為現在澳宋的土地肥力都差不多,能影響產量的就是人力投入了,少收的糧食就當作努力耕種的獎勵,多收的就當你沒那麼努力的懲罰吧。
當然你的畝產如果連繳稅的64kg都達不到,那麼就只把稅收人員請到你家實地測算有多少收多少,放心這樣也餓不死你,澳宋目前雜糧(土豆,紅薯之類)不收稅,只要你肯努力餓不死你。
要是你當懶漢不幹活(受傷的可以根據情況減免稅收甚至拿補貼),那你就餓死吧,穿越眾又不是開善堂的。
勞作了一天的李大壯來到了村裡是飯店,拿出一袋3重斤的新麥麵粉放到桌上當餐費,店家把麥粉收下過秤以後,去給李大壯配餐去了。
飯店是這個村子裡第一個商業建築,移民們基本都是單身狗,每天的勞作又重,實在是沒那個時間和精力去做飯了,就找出幾個會做飯的人幫大家專門做飯,然後大家把穿越眾分給的口糧交給這幾個人集中料理。
形成了一個食堂,後來由於地裡的作物陸續成熟有了貧富差距這裡就變成了一個飯店。
李大壯決定今晚吃頓好的,沒一會兒店家就給李大壯端上來幾個大白饅頭,一盆鹹魚湯,一盤兒時蔬炒肉乾,還有一大杯雜糧酒。
吃著吃著李大壯的眼淚就下來了,他在大明一輩子也沒吃過幾次細糧,每年收完稻子以後交了租子剩下的稻米根本不夠吃,只有拿出去換成粗糧才能供一家吃到來年,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年景不好的時候還得去找地主借高利貸才能活過一年。
他現在只要想,天天都能吃上細糧,李大壯的畝產比平均高,繳完稅都還有400斤出頭的小麥,磨成粉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