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想到這兒,我就問趙小良:
&ldo;你們這裡不是有塊碑麼?&rdo;我問道
&ldo;是啊,我也打算回去的時候帶你去&rdo;
小良就拉我到了一塊碑的面前,那一塊用天然柱形立的一塊碑,上面寫著&ldo;建功立業&rdo;四個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全體官兵立。
&ldo;到了我們班,不可不參觀這塊碑。&rdo;說完,小良向那塊碑敬了個禮。
這就是&ldo;立功&rdo;碑。曾聽老象說過,90年代時我們這兒的邊疆官兵吃的菜還是從內地運過來的,當時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許多菜在路上都爛了,到了團裡能吃幾片青色的葉子就不錯了,後來有一個團頭的一上任,一狠心,丫的自已開建個蔬菜大棚吧,再不吃那些發爛的菜了。說建就建就容易啊,那時汽車連也只有那麼二十輛汽車,然後就是那麼幾輛步兵戰車。你總不可能把戰車和汽車拿去拉土吧,要知道邊疆這個地地那時可不是那麼很太平的,沒準一下子就出個什麼事,你總不可能拉一車土去打戰吧。團部開會時,官官們都說得了吧,還是等上級派人來幫我們整個大棚吧,何況天氣這麼不好,能行嗎?到最後,團頭的上任發火了,一狠心,每天除戰鬥值班部隊外,其餘都到五十公里外的鎮上背土吧。然後,用一種能殺人的眼光說了一句:堅持,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在那個地方要拉土要去五十公里外的農場去。那個地方五十公里是什麼概念呢?一望無邊的戈壁,陽光一照,溫度高得可以烤雞蛋,每天團裡早上標準是每人一個五公里,五十公里就是要跑十個五公里,而且還是負重很重的那種,何況團裡的水也不是像現在這樣很充足,每人每天的水那是定量的。那時團裡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這麼多人,文官後勤人員加起來也不過有千多人馬,每天除值班部隊外,其餘五百多人都去背土去。那場面沒見過吧,見過螞蟻搬家吧,浩浩蕩蕩五百多人馬,在太陽下就那樣一包一包的背了三個多月背了六百多噸土,有許多人在路途中直接因中暑就倒在地上,每天每人出發只能帶半瓶水,在新疆這個氣候,能夠嗎?許多人就是因為在途中少水而虛脫,差不多那段時間,團裡無論文官還是後勤人員,包括團頭的上任他老人沒有倒過,那才叫怪事。最後大棚建成的時候,從沒有流過眼淚的團頭,都哭了,然後很牛b的對天喊了一句:&ldo;老子以後再不吃黴菜了。&rdo;然後炊事班長們回去把那些昨天還當成寶的發爛的菜,很牛的很地上一扔,來了一句很流行的一句話:&ldo;老子跟你哥得擺了。&rdo;
後來,軍區首長來視察團裡時,中午吃飯時候,發現在戰士們桌子上的菜居然全是新鮮的菜,以前可都是有點發爛的啊,而且份量又少。首長們正在驚奇時,團頭的上任就很牛b的說:&ldo;鐵一團現在從來都不吃爛菜的,一般那些都拿去餵豬了。&rdo;
軍首長們參觀了鐵一團的大棚以後,覺得這太有意義了,能在戈壁灘上建一個能養活千多人的蔬菜大棚,這能不是個奇蹟麼?更為鐵一團的那一句堅持,就沒有什麼不可能。感到震憾,於是大筆一揮,一塊建功立業的碑就立在了中國的南疆。
我深深地敬了個禮。
&ldo;我們班長說:我們守在這兒,就等於守住了這塊碑,守住了這塊碑就是守住了鐵一團的魂。&rdo;趙小良說。
我摸了摸石碑說道:&ldo;小良,我好像突然想起以前我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是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rdo;
&ldo;不是太明白。&rdo;
&ldo;雞會下鴨蛋出來麼?&rdo;
&ldo;不會。&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