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眼神如出一轍(第1/2 頁)
“慶南——如意王。”
事事如意,是父母對孩子的寵愛。
那般自私的先皇,也希望自己的小兒子能夠萬事如意,開開心心每一天。
不過先皇到底是因為自私,不肯立下太子,致使在他晚年突發疾病之時,只能任由十幾個皇子及其背後的勢力互相屠殺。
最受疼愛,也是年齡最小的如意王,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幾次三番成為權臣的擋箭牌,幾欲被立為帝。因此受到其他皇子的忌憚和厭惡。
在十幾個皇子殺到只剩五六個時,先皇利用自己身邊最後的忠僕將如意王送出了京城,彼時如意王還不滿十八歲。
本以為他能就此遠離了奪位的血雨腥風,下半輩子隱姓埋名,過些如意的日子。
沒想到的是,如意王離開京城,剛一到達慶南便以如意王之名另立為王,並聲淚俱下的痛斥幾位兄長殺弟弒父的惡行。
不知如意王此舉是受到什麼人的蠱惑,又或是有哪位梟雄想借他之名,總之如意王的舉動讓本就打破頭的京城更加混亂,甚至引發了周邊幾個大國對王朝的頻繁騷擾。
這讓本就對他不滿的幾位兄長,更是對他恨之入骨。
內憂外患,興遠帝就是在此時一舉戰勝其他兄弟,奪得了皇位。
上位第一時間,興遠帝就御駕親征,平息了四處爆發的戰火,歷時兩年才回到京城,隆重舉辦了登基大典。
興遠帝上位時的手足之爭對他的名聲多有影響。但是他守護疆土的壯舉,又贏得了百姓和大臣的支援。由此可見他的心性手段。
只是在這過程中,一直給他搗亂,一直噁心他的就是如意王。
所以待興遠帝稍微緩過來之後,便又興兵南下,直指慶南。
如意王那邊時不時就流傳出一些詩歌,哭訴如意王的可憐可悲,讚揚他的心性善良,故此如意王的口碑比興遠帝好太多了。
一度讓興遠帝的兵馬無法前進。
剛登基的興遠帝,不是會被道德綁架束縛住的君王。當他認真打仗時,如意王的各種小動作都顯得滑稽可笑。
那年冬天,如意王在慶南被五馬分屍,頭顱懸掛在慶南三月有餘。
身邊的家小,僕人,臣子也全部斬盡殺絕。
興遠帝痛恨不立嫡長子的先皇,恨庶長子的大皇子,恨天資聰穎的三皇子,恨掌握兵權的四皇子,恨身家豐厚的五皇子,恨孃親得寵的六皇子……每一位兄弟都讓他嫉妒,但他最恨的就是小皇子如意王。
其他皇子都是在他登基前給他找不痛快的,只有如意王在興遠帝登基後還要給他找不痛快。
如此針對他,此仇不能不報。
身為一個帝王,興遠帝更加忌憚如意王,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原因——不滿興遠帝統治的人,一直以如意王是先皇傳詔之主為由,勾結如意王餘孽,想要推翻興遠帝。
興遠帝自認自己的功績並不畏懼他們。
然而這些人早就將黑手伸到了太子身邊。太子幼年多次遭遇如意王餘孽的刺殺,故此到了現在太子鮮少會獨自出京,離開興遠帝的保護。
於公於私,為己為子,興遠帝都深深的怨恨著如意王。
所以當興遠帝聽到萬無雙可能是如意王的遺女,整個人才會目眥欲裂。
“你,你說誰?!”
對於稍微年長些的皇親國戚和官員家眷,如意王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不少人反應激動,眼神複雜地看向萬無雙,心中的天平也開始鬆動。
太子也不陌生,但他卻是看向萬玉柔,用眼神詢問。
因著是太子,萬玉柔破例向他點了點頭——這並不是多大的秘密,你看萬無雙自己都沒有露出意外的神情,更沒有反駁。